紅色六安 將軍故鄉
六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是建立新中國的一方堅實基石。從黨的建立到新中國誕生,六安28年革命紅旗不倒、20年武裝斗爭不斷、30萬英烈為國捐軀,創建了18支師級以上紅軍部隊,誕生了108位開國將軍,留下了563處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享有“紅軍搖籃、將軍故鄉”“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之美譽。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史中,六安的地位舉足輕重,六安的貢獻彪炳史冊。六安是安徽革命運動的中心區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之地,蘇區建設的模范地區;是安徽及大別山區抗戰指揮中心,新四軍第四支隊在此發展壯大東進抗日前線,是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各類建設人才重要輸送地;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戰場,解放大軍實施戰略決戰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和鞏固后方。
六安的山山水水都浸潤著革命先輩的青春熱血,熔鑄著六安兒女的不屈忠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六安人民見證了血雨腥風的崢嶸歲月,演繹了世代傳承的紅色經典,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篇章,創造了不朽業績。黨領導六安人民英勇奮斗的革命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的一個縮影。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張大鵬)
六安大事記
六安全境解放
1948年9月,全國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皖西軍民全力協同,對頑敵進行有力的軍事打擊。1948年12月29日,皖西軍區獨立旅一部解放霍山縣城;1949年1月21日,皖西三分區部隊解放六安縣城;1月22日,華野先遣縱隊一部解放舒城縣城;1月26日,霍邱縣城解放。1949年5月,中共六安地委、專署、軍分區正式成立,轄六安、壽縣、霍邱、舒城、金寨、霍山6個縣。1949年9月6日,金家寨解放,中共金寨縣委和縣人民政府遷入金家寨,標志著六安全境的解放。
人民軍隊重要源頭和108位開國將軍
六安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六安境內組建或以六安武裝為主建立、改編了18支(次)師級以上紅軍主力部隊,其中僅金寨境內就先后組建12支紅軍主力部隊。先后走出的紅四方面軍主力、紅25軍、紅28軍等革命武裝,后來成為八路軍、新四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組建和指揮人民解放軍的骨干和源頭,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貢獻。
六安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六安數十萬兒女參軍參戰,涌現出一大批功勛卓著的皖西籍指揮員,其中1955年至1964年間,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以上軍銜的就有108位;在全國十大將軍縣中,就有金寨和原六安兩縣。六安籍108位將軍中,有上將洪學智,中將皮定均、楊國夫、李耀、張賢約、陳先瑞、林維先、徐立清、陶勇、梁從學、曾紹山、滕海清11人,少將丁世方、方升普、肖全夫、宋承志、陳鶴橋、曹廣化等96人。
六大水庫和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建設
1952年1月9日,“新中國第一壩”佛子嶺水庫工程破土動工,1954年11月竣工;1954年3月26日,梅山水庫工程破土動工,1956年4月竣工;1956年4月10日,響洪甸水庫工程動工,1958年7月竣工;1956年9月,磨子潭水庫工程開工,1958年6月竣工;1958年11月11日,龍河口水庫工程開工,1969年10月竣工;2004年8月29日,白蓮崖水庫項目輔助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12月底竣工。
新中國成立后,六安人民以超常的創造力和偉大的犧牲精神,于1958年8月19日開工興建淠史杭灌區水利工程。至1972年骨干工程建成通水,14年內以最高日上工80萬人、累計4億工日的人民戰爭,開挖了6億立方米的土方量,建成五大水庫、三大渠首、2.5萬公里七級固定渠道、6萬多座各類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庫、21萬多座塘堰,控制面積1.4萬平方公里、有效灌溉1000多萬畝土地、惠及1300多萬人口的特大灌區,堪稱“制天之舉”“人間奇跡”“千古絕唱”,被樹為“人定勝天”的一個典范,新中國治水史上的一座豐碑。
毛澤東視察舒茶
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視察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參觀了該公社三年遠景規劃和制茶車間等,并發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號召。
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金寨縣落成。5月22日,人民日報《“希望工程”第一站 “希望小學”在金寨建成》的報道中這樣寫道:金寨縣希望小學是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倡導的‘希望工程’的第一個實施點。‘希望工程’將長期幫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自此,希望小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為教育落后地區和當地貧困學子打開了通向希望的大門。
六安撤地建市
1999年9月,根據國務院9月2日批復,同意安徽省撤銷六安地區和縣級六安市,設立地級六安市。六安市設金安區和裕安區。六安市轄原六安地區的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霍邱縣、壽縣和新設立的金安區、裕安區。
寧西鐵路六安段和合武高速公路
2001年5月18日,寧西鐵路W9標開工典禮舉行,標志著寧西鐵路六安段正式開工。寧西鐵路西起西安,東至南京,是我國隴海線與長江之間連接西北與中南、華東地區的“金腰帶”,寧西鐵路六安段的開通,宣告六安不通鐵路的歷史結束。
合武高速公路六安段是上海至武漢、成都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是國家重點工程,于2005年10月28日破土動工,其與G312、G318、G105、G210、G209一起,構成大別山區公路網的骨架。起自霍邱縣,接合六葉高速公路,止于皖鄂省界長嶺關,全長91.17公里,工程總投資55億元。合武高速公路途經六安市金寨縣、霍邱縣、葉集試驗區,共8個鄉鎮49個行政村。合武高速公路六安段為全封閉、全立交、四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橋隧比例居我省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之首,全線有橋梁95座、總長33851延米,隧道8處、總長9195米,全線共設4處立交、1個服務區、2個停車區。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建設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于2001年12月2日開工建設。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經國務院批準開工建設的項目,工程總投資約22億元,是50多年來治淮工程建設的重要突破,對提高淮河流域整體防洪保安水平具有關鍵作用。
創建5A級風景區
華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風景名勝區。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大別山腹地、金寨縣西南角,距六安市區136公里。天堂寨景區屬2.4萬公頃的天(堂寨)-馬(鬃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素有“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圣水的故鄉”之譽。2012年9月6日,被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省城后花園——萬佛湖風景名勝區。萬佛湖風景區為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舒城縣城西南,距省會合肥不足80公里。以龍河口水庫為主體,南有萬佛名山,東有萬佛溫泉(西湯池溫泉),山水相依,樹擁花簇,被譽為“省城后花園”。是中國首批、安徽省首家“國家AAAA級旅游區”,2016年10月升為“國家AAAAA級景區”。
六大綠色發展平臺
2014年6月以來,六安市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戰略,相繼提出了“中心城市”“工業走廊”“六安茶谷”“淠淮綠帶”“江淮果嶺”“西山藥庫”等戰略設計與重點布局,并圍繞六大平臺建設,全市“一盤棋”,加快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動了六安經濟社會健康快速高效發展。“一心一廊、一谷一帶、一嶺一庫”(“一心”指六安中心城市,“一廊”指合六葉經濟走廊,“一谷”指六安大別山茶谷,“一帶”指淠淮生態經濟帶,“一嶺”指六安江淮果嶺,“一庫”指六安西山藥庫)是六安市著力打造的六大綠色發展平臺,已成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六安的靚麗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金寨視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寨縣紅軍廣場。霏霏細雨中,習近平向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隨后,瞻仰了紅軍紀念堂,參觀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他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下午,習近平乘車1個多小時,來到位于深山區的花石鄉大灣村大灣村民組,實地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十三五”以來,六安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精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四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5000余名干部奮戰脫貧一線。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2.5億元、整合涉農資金135.7億元,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園區461個;探索出光伏扶貧、扶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特殊困難群體社會化組織化養護、“深貧保”等寶貴經驗,并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到2020年末,六安市70.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4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貧困縣高質量摘帽,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打好了基礎。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10個集體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光榮上榜,躋身全國最高表彰榜單,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獎。
(文圖:本網記者 張大鵬袁野 整理)
深耕紅色資源 創新學習方式
六安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六安市委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立足老區實際和紅色資源優勢,把學黨史與悟思想貫通,辦實事與開創綠色振興發展新局面相結合,在深化學習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全市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
六安紅色資源豐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優勢,組織黨員干部進行現場宣講。依托六安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打造10條紅色旅游學黨史精品線路,遴選命名兩批15個全市黨史教育基地,因地制宜發揮好黨史學習教育“第二課堂”作用。
全市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采取“集中學習+交流研討+實地參觀調研”提升學習效果,截至目前,市直和縣區開展專題學習1200余次,教育培訓6.5萬人次。全市還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三學三比三紅”系列特色活動,全市7533個團支部已組織14.5萬名團員青年參加學習教育,百歲紅軍、“五老”人員、黨校教師走進中小學講黨史故事。為流動黨員發送學習教育信件、寄送“紅色大禮包”,在農村老黨員中開展農家書屋學黨史、鄉村大喇叭聽黨史、百姓名嘴講黨史、送學上門宣黨史、實踐中心頌黨史等5項活動。
六安還上好“藝術黨課”,以六安市紅色故事為題材,創排紅色民歌劇《大別山之戀》并在金寨干部學院演出2場,學員反響良好。舉辦“鄉村名嘴說黨史”競賽展示活動,從全市134名農村文化帶頭人、鄉村紅色旅游講解員和文化熱心群眾中,遴選鄉村名嘴20名,以藝術化、大白話的方式講述黨史故事,組織鄉村名嘴系列巡講巡演。非遺四弦書《紅色家書傳萬代》、西山大鼓書《百年光輝耀中華》、地方花鼓燈《杜鵑花開滿山崗》、快板《忠誠獻給黨》等藝術化節目,廣受群眾好評點贊。六安還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進行數據采集建模,拍攝制作《十萬英烈鑄豐碑》等10個4K紅色故事視頻。舉辦“百年風華 光影有你”第四屆中國紅色微電影盛典,快手線上征集作品466部,點擊量7500余萬。開設“百名學生頌黨史”欄目,推出《金剛臺上的婦女排》《“八月桂花遍地開”的誕生》等7期青少年講黨史視頻。同時還舉辦“我的紅色傳家寶”抖音曬寶大會,全國11.65萬名網友在線觀看,點贊量達2.62萬次,12件紅色傳家寶次第亮相,深情講述紅色傳家寶背后的故事,其中《一封遲到的革命家書》在新華社客戶端瀏覽量已近100萬次。
在學習活動中,六安突出急事難事,扎扎實實“辦”。市相關部門制訂了《“傳承百年老區紅 提升群眾幸福感”六安市“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實行五步流程法,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痛難點問題、歷史遺留問題。截至目前,收集梳理了517條“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首批上報了29條,重點項目8條。舒城縣聚焦杭埠等園區務工人員上班回家公交問題,開設“延時公交、定制公交”,方便就近就業;聚焦偏遠鄉鎮、山區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問題,投放公交車116臺,在全省率先實現394個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六安市教育局著眼幼兒園、低年級放學早的問題,解決上班族家長接孩子實際困難,要求幼兒園離園時間不早于下午5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著眼城區停車難問題,在建設大廈等3地建設立體停車場,提供千余個停車位。市衛健委為滿足群眾接種新冠疫苗需求,方便群眾、提供便利,從省里爭取到9萬劑“一針式”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5月13日,六安市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后,組織開展“戰疫一線黨旗飄揚·我為群眾辦實事”行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學黨史與戰疫情結合起來,在解決封閉小區、封閉單元樓的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辦實事,實踐質量和精準度明顯提升。全市600余支志愿服務隊近3萬名志愿者參與此次疫情防控,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知識宣傳、秩序維護、物資保障、值班值守、信息采集、心理疏導等,探索建立接單、派單、送單、交單、消單“五單”工作機制,確保群眾生活物資精準快速送達。裕安區平橋鄉社區推行“兩留兩說”舉措,即“我把號碼留給你,你把困難留給我;你聽我勸說,我聽你訴說”,在被隔離的樓棟居民中建立微信群,及時提供物資采購、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
金寨縣聚焦“急難愁盼”事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金寨縣各地各部門把群眾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放在心上、落到實處。
金寨縣城管局所屬公共事業管理局對城區背街小巷的散住居民戶進行走訪摸底,了解到路燈年久失修,群眾夜間出行極為不便,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縣城管局立即行動,用了20多天時間,對城區所轄新河、紅村、潭灣、青山4個社區,安裝太陽能燈114盞,另安裝3盞市政用電巷燈,把光明照進了群眾心坎,把解民愁落到了實處。
青山鎮黨委、政府成立茶葉發展工作隊到抱兒山茶產業基地,深入農戶、茶廠走訪40余次,通過座談會、板凳會收集茶葉發展痛點難點問題。牢牢抓住“原產地”標簽,嚴把質量關,將抱兒山海拔600米以上、80戶茶農家的600多畝茶園劃為核心區,并進行“身份認證”,以此帶動抱兒山村、全鎮茶產業品質化、品牌化發展。
花石鄉黃堰村通過開展“紅色微訪、紅色微辦、紅色微調”的“三微行動”,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紅色微訪”即由一名黨員聯系兩名以上群眾,群眾通過微信語音、視頻等發送需求,簡單問題黨員現場辦,復雜問題由黨組織書記牽頭辦。“紅色微辦”即以黨支部為單元建立微信服務群,基層黨組織難以解決的問題,由支部書記上報交辦流轉,處理結果及時向基層黨組織、群眾反饋。“紅色微調”即由黨組織書記和聯系村領導牽頭組建調研小組,深入村民組、產業基地等開展專題調研,并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和建議。
霍山縣分類分層辦實事
霍山縣聚焦基層的困難事和群眾的煩心事,梳理第一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601條,解決實際問題361件。
聚焦創業就業,優化營商環境。圍繞實施“工業富縣”戰略,推行“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縣科技經信局舉辦高企申報與項目謀劃200余人培訓班,一對一上門輔導22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全程代辦企業從落戶、立項到達產達效所有事項。
聚焦生態環保,打造宜居環境。圍繞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化坪鎮是茶葉之鄉,春季柳絮紛飛為茶農帶來煩惱,該鎮采用高壓水槍沖洗柳樹方式減少柳絮飄拂,并為所有柳樹打上阻絕柳絮針,從源頭上解決了問題。黑石渡鎮動員鎮村干部、村黨員及群眾200余人,進村入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并建設清潭溝200畝沙灘、160畝中藥材花海,著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園。
聚焦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務。縣城管局規劃建設智慧停車項目,擬投資約3000萬元,對城區55處道路停車位路段、46處停車場進行升級改造,逐路段制定標準,項目運營后將有效解決路邊僵尸車、亂停車、霸占停車位等老大難問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城內各小區內建筑、配套設施進行問題梳理,限期解決。
裕安區實事辦實
六安市裕安區每月按時梳理、統計一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匯總走訪調研情況,跟蹤督促重點項目落實情況。全區各地各單位“我為群眾辦實事”第一批項目清單共征集梳理212條,已解決問題74件;第二批項目清單共征集梳理200條,已解決問題140件;第三批項目清單共征集梳理318條,目前正有序解決。
戰疫一線為民服務。六安防疫戰打響后,全區設立黨員先鋒崗900余個,黨員志愿者3000余人投入到城鄉防控區域,做好小區值班、引導勸導、核酸檢測、物資運送、秩序維護等保障工作,切實為廣大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穩人心,齊心協力共同打好疫情防控殲滅戰。創新“兩留兩說”即“我把號碼留給你,你把困難留給我;你聽我勸說,我聽你訴說”工作機制,做到以心換心,共渡難關。在封閉小區推行接單、派單、送單、交單、消單“五單”辦事流程,使被隔離群眾生活有保障。全區各地各單位開展疫情防控實踐活動走訪調研1022次、參加人數3137人、走訪群眾26805人、走訪企業1439個、征求意見1309條、解決問題1130件。
葉集區立足“微民生” 滿足“微心愿”
六安市葉集區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立足“微民生”,滿足“微心愿”,切實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孩子放學早,爸媽下班晚,小小的“時間差”卻存在著大大的看護矛盾,怎么辦?葉集區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紛紛開設了“四點半課堂”,由黨員志愿者牽頭,組建起一支關愛青少年的志愿者隊伍,用愛和陪伴為孩子們打造了“第二課堂”。現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點半,村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的未成年人活動室就變成一個熱鬧的校外課堂。
區數管局全力打造熱心接待、耐心解答、細心辦理、暖心服務、讓企業群眾安心的“五心”服務,將“媽媽式”服務貫穿辦事全過程、全環節。窗口人員在接待辦事群眾時面帶微笑,自然真誠,首問負責;對服務對象的咨詢,無論是現場、電話還是網絡咨詢,都耐心聽講、有問必答,直到服務對象滿意;對服務對象的咨詢或提出的問題準確解答,認真核查受理資料,細致辦理,不得出錯;對老弱病殘群眾、不會填寫資料、不會網上辦理的群眾主動幫辦代辦,主動提供上門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最終通過全體政務服務人的熱心、耐心、細心、暖心服務,讓服務對象滿意。
六安多措并舉緩解城區停車難
為解決廣大市民停車需求,緩解停車壓力,依據《(2016-2030年)六安市中心城區停車場(庫)專項規劃》及相關文件要求,每年在城區建造2個至4個公共停車場,緩解停車難問題。2021年新建設停車場2處,共計184個停車泊位。
六安還對城區現有停車泊位進行全面摸排,梳理出城區范圍內機動車停車泊位約213378個,全面摸清城區停車現有資源,建立健全六安市城區停車泊位數據庫,為全面優化該市停車資源配置提供基礎保障。
為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引導市民有序停車,六安市決定采用社會資本投資建設(BOT模式),實施《六安市城市智慧停車項目》,對城區47條道路 6802個停車泊位和18個公共停車場 2161個停車泊位進行智能化改造,建設城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云平臺、停車APP、停車誘導等信息系統,對城區停車數據進行實時整合,實現信息共享。
六安法院開展涉民生案件 專項執行行動
六安市法院出臺“我為群眾辦實事”十項舉措,在執行工作方面,從4月初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行動。全市法院通過采取集中執行、聯合執行等方式,將445件涉民生案件順利執行完畢,另有212件案件達成執行和解,執行總到位金額達2898.04萬元。
六安全市8家法院認真梳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涉民生實際未執結案件共計1947件,總計執行標的額達2.36億元。主要包括涉及追索勞動報酬案件,涉及拖欠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案件,涉及追索撫恤金、醫療損害賠償、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工傷賠償案件等8大類。各院即建立案件臺賬,逐一分析未能執行到位原因,分類制定執行措施,出臺具體執行方案,同時通過填報“四張表格”建立工作情況周報告制度,由市法院負責統計。
全市法院對涉民生案件“優先立案、優先辦理、優先發款”,充分利用法院執行信息化建設成果,主動保全、主動查控、主動協調,確保取得良好的執行效果。截至6月7日,共發布涉民生案件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1097人次,納入失信名單959人次,拘留失信被執行人71人次,罰款26人65000元,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1人。
(文圖:六安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