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薪火耀廬州
百年走來,在紅色力量的激蕩中,合肥不忘初心,披荊斬棘,風雨兼程,砥礪奮進。
自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合肥解放建市,再到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第一村、第一臺DVD、第一臺仿生洗衣機、第一臺微型電子計算機……再到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跨越……“第一動力”不斷迸發的創新大潮,讓“養人的合肥”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經濟增速居中國省會城市“潮頭”,經濟總量連續趕超,多項經濟指標躋身中國省會城市十強。
在創新驅動中,合肥GDP實現從“十億”“百億”“千億”到“萬億”的連續跨越,城市格局從“環城”“環湖”到“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蝶變,常住人口從建國初的6萬多到邁向“千萬級”。
合肥,一直在追趕,始終在超越。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起點,新的使命。眼下,合肥正嚴格按照黨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創造新輝煌。 (許根宏)
★中國共產黨合肥歷史館
位于肥東縣白龍鎮青龍廠社區,是合肥市第一個全黨史脈絡紅色歷史場館。
★渡江戰役紀念館
位于巢湖之濱,全面展示了聞名中外的渡江戰役。
★合肥蜀山烈士陵園(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
坐落在大蜀山風景區東麓,是安徽省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
★盛習友紀念館
位于合肥市經開區海恒社區廣場。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
位于肥東縣撮鎮瑤崗村,以鄧小平為書記的總前委在這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
★蔡永祥紀念館
位于肥東縣長臨河鎮四頂山。
★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
位于肥西縣山南鎮小井莊村,是為紀念小井莊敢為天下先的改革首創精神而建設的。
★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
位于合肥地區第一個中共組織(中共合肥北鄉支部)誕生地長豐縣造甲鄉。
★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紀念館
位于廬江縣湯池鎮,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蔣家河口戰斗遺址
位于巢湖市銀屏鎮,是新四軍建軍以后獨立進行的首戰遺址。
★李克農故居
位于巢湖市烔煬鎮。李克農是我黨我軍隱蔽戰線的卓越領導人和組織者。
合肥大事記
中共合肥北鄉支部成立
1926年9月,崔筱齋、曹廣化、胡濟等人從廣州第六期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業歸來。月底,三人在北鄉雙河集崔家祠堂(今屬長豐縣造甲鄉)成立中共合肥北鄉支部,崔筱齋任書記,曹廣化、胡濟二人為委員。北鄉支部是合肥地區成立最早的黨組織,也是全省成立較早的中共基層組織之一。
首戰蔣家河口
1938年5月12日,新四軍第四支隊九團在巢縣蔣家河口伏擊日軍,打響了第四支隊東進皖中敵后抗日的第一槍。此役,共擊斃日軍20余人,我軍無一人傷亡,戰斗勝利極大鼓舞了合肥軍民的抗日熱情。
合肥解放
1949年1月21日,華東野戰軍先遣縱隊第四支隊一大隊經磨店到達三里街機場,并迅速擊潰國民黨軍南逃后衛營。下午3時許,一大隊官兵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威武門(今大東門)入城。合肥市民歡欣鼓舞,夾道歡迎解放軍,熱烈慶祝合肥解放。千年古城解放,揭開了合肥歷史發展新篇章!
中共合肥市委成立
1949年1月31日,中共合肥市委正式成立,黃巖任書記;2月1日,合肥市人民政府成立,鄭抱真任市長。從此,合肥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建設新合肥、創造新社會的偉大征程。
支援渡江戰役
1949年3月底,鄧小平、陳毅等率總前委指揮部及華東局機關人員,陸續抵達東鄉瑤崗村,指揮部署渡江戰役全局工作。4月21日,人民解放軍徹底摧毀國民黨長江防線;23日,一舉占領南京,宣告蔣家王朝的覆滅。其間,合肥人民以英勇無畏的精神,投入渡江戰役支前工作,為渡江戰役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土地改革
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合肥市委根據中央和皖北區黨委有關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合肥地區圓滿完成土改工作,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廢除。
省會定于合肥
和平解放后,合肥改縣為市,先后為江淮區和皖北行署的直轄市、皖北區黨委和行署駐地。1952年,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合肥成為安徽省會。1958年9月,毛澤東視察安徽,指出“合肥不錯,為皖之中”“從長考慮,似較適宜”對于省會定于合肥給予一錘定音。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合肥確立
1954年7月22日,合肥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標志著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在合肥的確立。
上海企業內遷合肥
自1954年至1960年,上海先后有56家企業遷入合肥,對合肥工業的起步發揮了很大推動作用,也對后來合肥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毛澤東視察合肥
1958年9月,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視察合肥,在給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圣的信中寫道:“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對安徽與合肥的建設寄予厚望。離開合肥時,毛澤東乘敞篷車接見合肥市20余萬群眾,向合肥人民道別。1959年10月,毛澤東再次視察合肥。
鄧小平視察合肥
1960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來合肥視察。在肥期間,鄧小平先后視察了省博物館、合肥工業大學及蜀山公社等單位。
中科大南遷
196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安徽;1970年10月,正式落戶合肥。從此,合肥與中科大開啟了一段深厚無比的城校情緣。一城一校互相成就,共同發展。
包產到戶的發端
1978年9月15日,肥西山南區委書記湯茂林在黃花大隊召開黨員會議,傳達學習省委相關政策,并結合實際議定“四定一獎一補”規定。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并迅速擴展至全縣。山南區的包產到戶辦法取得很好成效,得到鄧小平的贊許,與鳳陽小崗村的大包干共同拉開了新時期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合肥學院成立
1980年,經省委省政府同意,中國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合肥聯合大學成立。該校由中科大、合肥工大和安徽大學等校共建,后改名為合肥學院。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籌建
1984年4月,實驗室正式立項;11月,破土動工;1991年12月,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作為首個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實驗室一代代科學家們從零起步,聚力傳承,用“神奇之光”點亮科學之路,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
開發園區率先突破
1991年3月,合肥科技工業園獲批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7月,正式更名為“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隨后,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新站綜合開發區相繼建立,三大開發區規劃建設面積達70余平方公里。
江澤民視察合肥
1991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到合肥視察,重點考察了合肥礦山機械廠、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單位。此后,江澤民分別于1998年9月、2001年5月再次來到合肥視察。
美菱A股上市
1993年10月,合肥美菱A股成功上市,成為安徽省第一家上市企業;1996年8月,美菱B股上市,成為安徽第一家同時具有A股與B股的上市公司。
實施“工業立市”戰略
2005年7月,合肥市委八屆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合肥優先加快工業發展行動綱要》,掀開合肥工業發展波瀾壯闊的新篇章。
濱湖新區開工建設
2006年11月15日,濱湖新區正式動工。新區建設充分吸收政務新區建設中探索的有益做法,按照“世界眼光、國內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規劃建設。它的建設標志著合肥將從環城時代走向濱湖時代。
胡錦濤視察合肥
2008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臨安徽合肥視察工作。在肥期間,胡錦濤視察了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逍遙津街道義倉社區服務中心等單位。
合肥區劃調整
2011年8月,安徽實施行政區劃調整,縣級巢湖市與廬江縣整體劃入合肥市。合肥市面積達到1.14萬平方公里,合肥正式進入“環湖”時代。
習近平視察合肥
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親臨合肥,深入企業、社區、科研院所進行調研。2016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合肥,重點考察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合肥,登上巢湖大堤,了解巢湖分洪及蓄洪區受災情況;參觀安徽創新館,了解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狀況;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親自為合肥發展把脈定向。
新橋國際機場投入使用
2013年5月30日,4E級國際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合肥航空運輸邁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新橋國際機場共有4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投入航班運力,執飛客運航線90條。
合肥正式加入長三角
2014年9月12日,《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這標志著合肥正式加入長三角,掀開了與長三角城市合作共榮的新篇章。
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
2016年12月26日,合肥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作為合肥首條開通運營的軌道交通項目,標志著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正式邁入“地鐵時代”。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
2017年1月11日,安徽省發改委宣布由安徽省、中科院聯合申報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于1月10日獲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準,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后第二個獲批的城市。
世界制造業大會召開
2018年2月25日,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暨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在合肥隆重開幕。這是安徽省第一次舉辦世界級制造業盛會,共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參會,創歷史之最。
“巢湖保衛戰”取得重大勝利
2020年9月11日,巢湖水位回落至警戒水位10.50米。面對百年未遇重大汛情,合肥市委市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累計組織防洪排澇搶險人員155.4萬人次,轉移安置受災群眾近24萬人,做到“四個強化”,實現“四個確保”。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
2020年9月24日,揭牌儀式在合肥舉行。安徽自貿試驗區的實施范圍100余平方公里,其中合肥片區近6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高端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引領區。
“米”字形高鐵路網初步形成
合肥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京滬通道、京港(臺)通道和沿江通道重要交會點,是全國19個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之一。以合肥為中心、聯接所有設區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快速客運鐵路網基本實現,鐵路營運里程和高鐵里程均居長三角第一位。目前已確立了合肥鐵路樞紐9個方向、13條線路的大型放射狀樞紐格局和未來發展藍圖。
合肥人口突破900萬
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合肥市常住人口超過936萬,邁向“千萬級”,正式進入中國特大城市行列。
首家“千億企業”誕生
2020年12月29日,隨著最后一輛物流車順利發車,聯寶科技2020年度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標志著合肥首家“千億企業”誕生。聯寶科技是聯想集團在肥投資的全球最大PC研發制造基地,自2011年落戶合肥經開區以來,新業務及產能不斷擴張。
合肥GDP過萬億
1978年,合肥首次GDP達到10億元大關,1994年達到100億元,2006年超過1000億元,2015突破5000億元,2020年合肥GDP達到10045.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0個和0.4個百分點。GDP過萬億,為合肥“十四五”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夯實了基礎,儲備了動能。
首屆中國(安徽)科交會開幕
2021年4月26日,首屆中國(安徽)科交會在合肥隆重開幕,安徽科技大市場正式鳴鑼開市。科交會的舉辦正是安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和實際行動。
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
2021年5月13日,經受住了2020年新冠疫情“大考”的合肥再次響起警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僅用15天時間就實現全部確診病例痊愈出院。同時,合肥優化布局309處接種點,引導群眾有序接種,吹響全城免疫號角。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合肥數百名援鄂勇士舍生忘死、逆行出征,5.1萬醫護人員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廣大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全力攻關,各行各業勞動者夜以繼日、連續作戰,21萬社區工作者、黨員干部、志愿者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全體合肥兒女和衷共濟、守望相助,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邁向“世界顯示之都”
2021年6月,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合肥開幕。近年來,合肥聚力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實現了“從沙子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布局,匯聚了京東方、彩虹、樂凱、康寧、三利譜、力晶科技、住友化學、法液空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正向“世界顯示之都”邁進。
巢湖綜合治理顯成效
為實現“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合肥系統實施巢湖綜合治理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和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實施“雙零計劃”。僅2021年安排實施的工程項目就達136個、總投資88億元。目前全湖水質基本穩定保持IV類,碧水藍天、魚躍人歡的美麗景象正在逐步呈現。
重大原始創新連續突破
合肥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墨子傳信、悟空探秘、熱核聚變、鐵基超導、“九章”和“祖沖之號”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與此同時,合肥濱湖科學城實質運行,安徽創新館建成使用。主要創新指標穩居省會城市前十,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
(文字:本網通訊員 李威偉 本網記者 許根宏 整理)
時刻“放心不下” 力解“急難愁盼”
合肥讓“群眾笑容”成為“最美風景”
初夏時節,漫步合肥街頭,往年惱人的漫天飛舞楊絮變少了,環境更清朗。一朵飄絮帶來的“煩惱”,引起合肥市高度重視。4個多月來,合肥攻堅“治飛絮難”,治理楊樹逾5萬株,努力讓更多綠植“養眼不迷眼”。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合肥市始終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以“放心不下”的盡責心態,力解“急難愁盼”,努力讓群眾笑容成為城市最美的風景。去年以來,合肥從廣大群眾“最急、最難、最愁、最盼”的事情抓起,逐一破解出行難、停車難、上樓難、治飛絮難等一系列難題,努力把每項民生工程做成得民心之事,為加速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儲備澎湃動力。
最急的事,抓緊辦
購買10800個公益性崗位,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托底。組織2721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有關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今年5月,合肥市人社局及時出臺2021年度就業創業促進實施方案,以解萬千家庭“生計”燃眉之急。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第一時間解決就業急、入園急、用工急等一系列群眾最“急”的事。如今,群眾“心急如焚”,干部就“如坐針氈”,“擼起袖子”馬上辦、抓緊辦,在合肥漸成常態。
解決“就業急”。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重拳懲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退役軍人就業培訓納入民生工程,符合安置條件的做到應安置盡安置;貫通“學業—就業—產業”最短通道,每年留肥服務大學生達10萬人以上。
解決“入園急”。大力實施新建一批、擴建一批、轉換一批、補充一批“四個一批”工程,多渠道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全市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51%和84%,城區6.8萬幼兒入園需求基本實現學位供給平衡。
解決“用工急”。把招工放在招商、招才同等重要位置,安排市直部門點對點幫助企業招工,創新推廣“共享員工”。今年春節前后,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幫聯寶科技、京東方兩家企業招工近2萬人。今年以來,累計幫助企業解決用工10.6萬人,持續凈化用工環境。
最急的事,抓緊辦,讓群眾看到了干部為民謀幸福的愛心。
最愁的事,持續辦
“寫作業到深夜,苦不堪言。早上多睡20分鐘,我覺得對孩子來說很寶貴。”最近,合肥蜀山區西園南校匯林校區的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早上到校時間比以往推遲了20分鐘,孩子回到家臉上也輕松多了。4月下旬,合肥修訂細則,嚴格落實睡眠管理。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合肥聚焦企業引才、學業負擔、趕考奔波、多層上樓等群眾最“愁”的事,把群眾的愁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續發力,紓解千家愁,溫暖千家心。
紓解“企業引才愁”。出臺普惠性人才政策,為新入職重點產業企業的大學生提供3年免租住房或等額租賃補貼,讓大學畢業生邊安居就業、邊安心生活,去年引進本科以上人才9.6萬人。每年開展兩次“智匯合肥高校行”活動,今年春季安排10路“人馬”奔赴13座城市、36所高校,帶著300多家企業、萬余崗位上門招才引智,收取簡歷20多萬份,今年一季度新引進本科以上人才2.3萬人。
紓解“學業負擔愁”。出臺“十不得”“六嚴禁”舉措,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刻苦學習、快樂成長。
紓解“趕考奔波愁”。協調上級教育部門將原來市區一個高考考區分拆為四個分考區,市區2.9萬名考生就近就便自主選擇考區,既免去往返奔波之苦,也解決了因訂不上考點附近賓館而無法休息的煩惱,受到家長和考生普遍歡迎。
紓解“多層上樓愁”。推動更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將“一票否決”調整為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就可實施,財政給予每部20萬元補貼,去年開工建設199部,今年已經開工建設192部,50部電梯加裝方案通過審查待開工。全市累計建成使用電梯304部,正在施工建設208部。
最愁的事,持續辦,讓群眾看到了干部為民謀幸福的恒心。
最難的事,攻堅辦
曾有人說,天下第一難事,莫過“拆違”。但在合肥,“拆違難”卻最終讓群眾拍手稱快。“斬斷違建的‘念頭’,消除違建的‘源頭’,讓群眾對優良的人居環境有了‘奔頭’。”在合肥福祿園小區拆違現場,正在指揮調度的包河區城管行政執法大隊一負責人說。
“越是群眾覺得‘難過’,我們就越不放過;越是事情‘難干’,我們就越要大干。”隨著黨史學習深入,合肥聚焦群眾常遇到的辦證難、出行難、拆違難、治飛絮難、停車難等最“難”的事,聚焦發力,攻堅克難。
攻堅“辦證難”。目前已完成首次登記15.2萬套、占比99.04%,通過容缺辦理等方式辦證12.4萬套。
攻堅“出行難”。對多年來城區最大堵點實施“復合手術”,強力推進暢通二環等重大交通工程,今年計劃新打通46條“斷頭路”、整治20處擁堵點。
攻堅“拆違難”。開展違法建設治理專項行動,自去年11月2日至今年5月15日,全市已拆除違建2.3萬余處、約322萬平方米,做到了還地于民、還路于民、還綠于民,群眾廣泛參與、拍手稱快。
攻堅“治飛絮難”。下決心破解群眾深惡痛絕的意楊飛絮問題,市區二環內外5萬多株意楊全部科學合理短截修剪,并有序替換樹種,努力讓更多綠植“養眼不迷眼”。
攻堅“停車難”。實施“共享停車位”,去年以來,整合各類停車場地304處、泊位93420個,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放停車場74處、泊位28949個,利用待建空地、邊角空地新建臨時停車場80處、泊位9787個;市區道路沿線免費停車時間由15分鐘延長到30分鐘,網上網下都說好。
最難的事,攻堅辦,讓群眾看到了干部為民謀幸福的決心。
最盼的事,盡力辦
上學欲重點,看病盼名醫,居住求舒適,呼吸要清新……人生因夢想而滋生前進的動力。隨著合肥GDP過萬億,人口邁向“千萬級”,巢湖越美麗……合肥人的夢想在長大。
群眾期盼,指引奮斗方向。在黨史學習實踐中,合肥聚焦上好學、就好醫、住好房、更宜居等一系列群眾最“盼”的事,把群眾的期盼作為努力的方向,甩開膀子盡力辦,努力讓群眾自己“覺得好”而笑由心生。
努力實現“上好學”。合肥今年計劃新建中小學28所、新增學位6萬個,新建幼兒園52所、新增學位1.6萬個,努力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好上學、上好學。積極與清華附中、北師大附中等合作辦學,全市集團化辦學覆蓋75%的城區公辦學校、54%的縣城公辦學校和100%的鄉鎮中心學校。
努力實現“就好醫”。大力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積極推動與上海交大附屬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深度合作。已打造出60個市級名醫工作室,今年全市公益性衛生項目119個、總投資290億元,努力讓群眾不出遠門就能看良醫、治好病。
努力實現“住好房”。出臺房地產“新政8條”和相關細則,重點整治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住宅成交面積和交易價格實現“雙下降”,市場熱度降低。同時,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已建16.9萬套(間),今年預計再新增2萬套(間)、可解決5萬人住房問題。比如選取最好地段加快建設1440套公租房,解決礬礦礦區群眾“住危房”問題。
努力實現“更宜居”。一天不松、久久為功整改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聚焦打造巢湖最好名片,系統實施巢湖綜合治理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推進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全湖水質基本穩定保持IV類;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PM10濃度連續七年“雙下降”。
最盼的事,盡快辦,讓群眾看到了干部為民謀幸福的真心。
“您好!我是筆架山街道的,您需打第二針的科興疫苗到了,請您盡快去接種地點接種。”6月23日上午,正在辦公室處理文案的徐先生感覺意外和驚喜,他沒想到居然接到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催種新冠肺炎疫苗。“一個電話,讓人感到幸福。”徐先生說。
在干部的“放心不下”中,一籮筐的“急難愁盼”有了著落,千家萬戶自然笑逐顏開。因為“笑容”,“五高地一示范”合肥,便有了“最美風景”,增添城市魅力。
(撰稿:本報記者 許根宏)
2020年5月7日,合肥市召開領導干部會議。省委書記李錦斌出席會議并講話,李錦斌在講話中要求,合肥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
創新合肥 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
?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 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 打造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
? 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 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
? 在全面從嚴治黨上當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