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紅色銅都 熔舊鑄新
銅陵,萬里長江穿境而過。她是千年銅都,又是一座紅色之城。她富有“銅礦”,同樣也擁有取之不盡的閃耀著革命精神的“紅色富礦”。
銅陵有著光榮的紅色記憶。1949年4月21日上午8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順利占領銅陵縣城,這是渡江戰役發起后人民解放軍解放江南的第一城,銅陵以其“江南解放第一城”殊榮永載共和國史冊。銅陵又有著光榮的紅色精神。新中國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于銅陵,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出自銅陵,在困難中建功、于荒蕪處立業,這與銅都兒女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奮斗精神密不可分。
追尋紅色記憶,傳揚紅色精神。銅陵熔舊鑄新、開拓前行,不斷抒寫改革發展新篇章。如今,銅陵不僅以“江南解放第一城”而聞名,還以“解放思想”聞名、以“銅產業”聞名、以“文明幸福”聞名。行走在古銅都、新銅陵,工廠車間生產繁忙,外貿碼頭吞吐不歇,長江岸線風光秀美,阡陌鄉村顏值在線。城市宜居、百姓樂業,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工礦城市,走出了一條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之路,形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新局面。 (林春生 劉洋)
銅陵大事記
銅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1956年建市,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銅陵現轄一縣三區(樅陽縣、銅官區、義安區、郊區)、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3008平方公里。銅陵是中國青銅文明發祥地、桐城派文化發源地,古樸厚重、熔舊鑄新的“青銅文化”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桐城派文化”交相輝映。古往今來,這里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和人文學者。
銅陵建市60多年來,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逐步形成了以銅、化工為主導,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齊頭并進的產業發展格局,是全國八大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國家級電子材料產業基地、長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產基地。現有千億元以上企業1家、百億元企業2家、上市公司7家,工業化率達60.3%。銅陵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平臺完善、思想解放,近年來搶抓發展機遇,在推動轉型發展、邁步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開啟了新局面。
1.“江南解放第一城”
1949年4月20日8時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接渡江命令后,于17時開始準備炮火,摧毀敵沿江工事,掩護船只由內河翻壩入江。20時,突擊部隊開始上船。21時15分,24軍軍長王必成發出開船命令。頓時,長江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24軍70師和71師冒著敵人的炮火向長江南岸進發。
1949年4月21日上午8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順利占領銅陵縣城。這是渡江戰役發起后人民解放軍解放江南的第一座城市。銅陵,以其“江南解放第一城”的獨特殊榮永載共和國史冊。
2.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在銅陵誕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銅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十分匱乏。為盡快扭轉這種局面,1949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有色金屬會議決定恢復銅官山銅礦的建設。其后,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從四面八方匯聚銅官山下,憑著一腔熱血風餐露宿、篳路藍縷,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
1952年6月,新中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座大型銅礦——銅官山銅礦正式出礦。同年11月,銅官山冶煉廠主體工程完工。到1952年底,與礦山生產相配套的機修、發電、運輸等輔助工廠相繼建成。
1953年5月1日,新中國銅工業史翻開了撼人心魄的一頁:經過前期反復試驗和試生產,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在銅官山冶煉廠誕生。這也標志著新中國自行設計、自制設備,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設的第一座銅冶煉廠正式投產。
1957年,銅陵有色第一冶煉廠銅料、粗銅產量首次突破雙萬噸,約占當時全國產量的47.4%,為新中國銅工業的迅速崛起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銅陵正式建市
1949年4月21日,銅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劃歸皖南行署池州專區管轄。1952年2月4日,銅陵縣改屬安慶專區。1956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銅官山市籌備處,設置銅官山市,屬省直轄。由此,銅陵正式建市。
1958年6月21日,中共安徽省委決定撤銷銅陵縣建制,其行政區域全部并入銅官山市,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1959年4月3日,銅陵縣建制恢復(先后屬安慶、池州地區所轄)。196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撤銷銅陵市,成立銅陵特區人民委員會。1972年1月,銅陵特區建制撤銷,恢復銅陵市建制。1974年,國務院同意將銅陵縣劃歸銅陵市。
4.解放思想大討論
1991年6月8日,中共銅陵市委發出《關于在全市開展“理思路、抓落實、奔小康”大討論的通知》。11月14日,《銅陵報》頭版刊發署名“龔聲”的文章《醒來,銅陵!》,引發強烈反響。1992年1月4日,《經濟日報》在一版推出一組總標題為“醒來,不只是銅陵”的系列報道。隨后20天,又相繼推出數十篇報道,并配發系列評論員文章,深入闡述銅陵經濟思想大討論的意義。一時間全國應者如云。《“西安不安了”》《自醒,時代的呼喚》等相關文章相繼在媒體刊發。時任遼寧省省長岳岐峰批示將有關銅陵的報道和評論印發學習,時任江西省省長吳官正要求江西干部學習銅陵,蕪湖、馬鞍山兩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借銅陵這把火燒燒自己。新華社等多個主流媒體也紛紛跟進報道。
銅陵因解放思想而卓然挺立時代潮頭。時至今日,《醒來,銅陵!》已經過去30年,但依然是解放思想的醒目標簽。
5.“皖江第一橋”正式建成通車
銅陵長江公路大橋被譽為八百里皖江第一橋,位于銅陵市羊山磯下游600米處,是國家“八五”計劃的重點工程,是當時世界上同類型第3位大跨徑橋梁。1991年12月15日,大橋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5年間,先后有60多家單位、15萬人次參與捐款,累計捐款總額達850萬元人民幣。
1995年12月26日,銅陵長江公路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八百里皖江無橋的歷史就此結束。大橋全長2592米,其中主橋長1152米、引橋長1440米、橋面寬23米,當時創造了多項第一:在建設施工中有15項科技成果當時居全國同行業第一,4項技術在世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斜拉橋中居領先水平;大橋主橋采用大跨度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雙塔扇形雙索面斜拉橋,主跨跨徑432米,居當時同類型橋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6.中國銅業第一股
改革開放后,銅陵有色抓住機遇,乘風啟航,開始謀劃上市。
1992年,由銅陵有色牽頭、8家單位共同組建的安徽銅都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銅都銅業)成立,是安徽第一家股份制試點企業。1996年銅都銅業二屆一次董事會召開,宣告新董事會成立,夜以繼日工作了108天后,所有IPO申報材料全部完備并上報安徽省政府。同年,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同意銅都銅業發行A股股票。1996年11月20日,中國銅業第一股“銅都銅業”正式登陸深交所。
7.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經過12年鍥而不舍的努力,銅陵市于2015年成功摘取“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到現在,銅陵已經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文明,是城市發展進步的標志。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銅陵人民圍繞孜孜以求的文明城市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為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素質的重要抓手,作為創新社會管理、造福人民群眾的有力舉措,鍥而不舍地走出了一條具有銅陵特色的創建之路,讓文明成為銅陵最靚麗的城市風景、最醒目的城市標簽。
8.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
2016年1月,樅陽縣正式劃歸銅陵市管轄,同時銅陵市撤銷銅官山區、獅子山區,設立銅陵市銅官區,以原銅官山區、獅子山區的行政區域為銅官區行政區域;撤銷銅陵縣,設立銅陵市義安區,以原銅陵縣的行政區域為義安區的行政區域。
此次區劃調整意義重大,調整后銅陵市總人口達171萬,區域總面積達3008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積分別增長了一倍多。調整有利于城市規模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有利于完善部分市轄區結構、統籌規劃建設管理、激發內生動力,有利于優化生產力布局、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
9.銅陵有色挺進世界500強
2019年7月22日,美國《財富》雜志正式公布“2019世界500強企業”排名榜單。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首次上榜,以營業收入268.47億美元,位居世界500強461位。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是了解全球企業最新發展趨勢最著名、最權威的榜單,由《財富》雜志在每年7月份發布。2018年,銅陵有色主產品陰極銅產量達到133萬噸,居世界銅精煉企業第三位;進出口貿易總額63億美元,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銅行業首位。主要礦山11座,包括冬瓜山銅礦、安慶銅礦、米拉多銅礦等;銅冶煉廠4家,主要有金冠銅業、金隆銅業等;銅加工廠5家,包括金威銅業、銅冠黃銅、銅冠電工、銅冠銅材、銅冠銅箔。
銅陵有色榮登世界500強排行榜后,當年7月24日,銅陵市委、市政府在《銅陵日報》專門刊出《賀信》,在致以熱烈祝賀的同時,給予“開創了銅陵工業史上的不朽傳奇”評價。
10.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在2016年行政區劃調整前,銅陵市無脫貧攻堅任務。2016年區劃調整后,樅陽縣劃入銅陵,銅陵也由此全面開啟脫貧攻堅步伐。
銅陵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比照重點貧困縣的工作力度,舉全市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五年攻堅,銅陵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11.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脫貧攻堅也激活了銅陵貧困地區產業,帶動鄉村發展后勁全面增強。銅陵五年時間共實施到村產業扶貧項目553個,實現65個貧困村全覆蓋;235個此前有扶貧開發任務的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由8.49萬元增長到38.01萬元,其中65個貧困村村均達41.64萬元。通過全面加大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投入,銅陵江北區域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善,為全面振興鄉村打下了堅實基礎。
(文字:本報記者 林春生 劉洋 整理)
銅陵: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銅陵市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聚焦用功學、用情講、用心傳、用力做,確保高標準高質量推進。
6月中旬,由銅陵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主辦,以“讀黨史、守初心、擔使命”為主題的2021年銅陵市全民閱讀主題演講大賽決賽成功舉辦。這場旨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著力引導干部群眾把黨的歷史學習好、傳承好、發揚好的演講大賽,從一開始就得到了銅陵市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收到了報名參賽的音視頻作品共計近300件。“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有效的清醒劑、最豐富的營養液,我們要自覺從黨的百年非凡歷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經過了3輪比賽,最終在現場決賽環節成功折桂的參賽選手許珂表示。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銅陵市注重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該市以“頭雁先飛”帶動“群雁齊飛”,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多次專題學習會,該市市委書記、市長采取“現場瞻仰+集中研討+個人自學”、重溫入黨誓詞等多種方式,將學習引向深入;該市市屬各黨委(黨組)創新學習形式,開展專題學習500余場次,形成“三微助學”“四個課堂”等特色做法;采取為老干部老黨員送書上門、通過專業媒體打造傳播矩陣以及開展征文、演講、誦讀比賽等主題活動,拓展陣地載體,推動黨史學習熱起來、活起來。
用心學、用情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覆蓋。銅陵市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市委宣講團和市級專家宣講團開展“1+1”式的集中宣講活動,依托“廉潤銅都”宣講團開展“百場宣廉”活動,組建市委黨校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開展黨史大講堂、黨史故事會、黨史現場學活動,組織開展“銅陵市社科名家大巡講”活動,邀請“五老”等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開展宣講。截至目前,銅陵開展各類黨史宣講3000余場次。銅陵還充分挖掘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推出黨史讀本、影像片,規劃整合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第二課堂”,讓紅色資源火起來、紅色精神立起來、紅色基因傳下來。
“近期,我們開展專項督查,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在銅陵市四中新校區施工現場,銅官區教育局局長向滿和告訴記者,四中新校區建設是銅官區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重要舉措,牽動著周邊很多百姓的心,該區將該項目列入區級“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實事項目,確保7月份實現工程竣工、9月份如期開辦。
學黨史、辦實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既“走實”又“走心”。銅陵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市委書記深入基層一線圍繞群眾關心問題開展實地督導、市長接聽熱線圍繞百姓反映事項現場追蹤,各縣區和部門單位聚焦群眾所需精準確定項目清單,扛起“我來辦”的擔當、找準“為民辦”的落點、明確“辦得實”的路徑、建立“長效辦”的機制,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涉企類科技事項“一本清”是什么?“高企倍增計劃”有哪些獎勵補助資助政策?享受加大研發投入補助政策要滿足哪些條件?在5月份舉辦的銅陵市“四送一服”全追蹤——“局長送政策”節目中,該市科技局副局長呂武走進直播間,為企業送上科技政策“大禮包”。這只是銅陵市為推動惠企政策落地兌現、暢通政策互動交流渠道而舉辦的“四送一服”全追蹤系列專題節目中的一場。
聚焦開新局、起好步,銅陵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當前各項工作貫通起來、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推動重大項目攻堅年、規上工業與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等重要工作。該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開展的“六比六爭”政務服務提升年活動,市民政局、發改委和市工商聯聯合開展的暖企、助力、減負、關愛、賦能“五個一”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圍繞創優營商環境等開展的“10+N”專項行動等都獲得了銅陵市企業家、項目投資方的高度評價,推動了項目加速落地,助力了企業輕裝上陣、高質量發展。
樅陽縣:企業有需要 服務加速度
“當時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系縣經開區稅務分局,沒想到原本要10個工作日完成的事,第二天就給辦好了。”5月底,位于樅陽縣經開區的光華鋁業制造有限公司300萬元訂單急于結賬,原有的十萬元版增值稅發票滿足不了結賬需求,公司財務人員阮秀萍與稅務分局工作人員聯系后,對方當天便到公司核查,第二天就辦妥,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無獨有偶,位于樅陽縣的安徽友坤玻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高友同樣對樅陽縣推動惠企政策落地兌現贊賞有加。“通過前期政策申報審核,我們順利獲得了樅陽縣‘雙首位’企業用電、物流補貼政策兌現款,共計補貼了10.23萬元。”王高友表示,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對于幫助企業發展、提振企業家信心都有積極作用。
黨史學習教育中,樅陽縣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凝心聚力做實事,暖心服務辦好事,用情用力解難事,不但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事,在服務企業、服務發展上同樣取得明顯成效。
該縣經開區幫助企業招聘員工、申報資金,破解發展難題與困惑;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推動解決部分企業施工許可證辦理難等問題;縣經信局結合“四送一服”,牽頭舉辦“四送一服”專項行動集中政策宣講會,深入50余家企業走訪調研,聯合縣建設銀行組織資金要素對接會1場,現場為8戶企業解決資金需求3600萬元,收集企業反映問題39個,已答復(解決)企業問題35個。
銅官區:為民辦實事 清單保推進
“教育均衡配置類項目,5項已基本完工4項;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項目,4項均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6個項目中6項已進場實施、7項已掛網招標、3項計劃近期掛網招標……”6月9日,銅陵市銅官區召開專題調度會,逐個通報該區“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
為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銅官區廣泛征集群眾意見,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以清單制推進、項目化運作方式,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該區梳理形成了91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其中62個區級重點實事、29個鎮辦社區重點實事,涉及老城區生活環境提升、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等10個大項。
為高效有序推進項目實施,銅官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擔任第一組長的區重點實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區財政局(民生辦)履行牽頭職責開展督導考核;區直各部門組織、推動、督促各項工作落實。該區還建立專門的協調調度機制,并采取專項督導、適時檢查、實地查看等形式督促督辦,確保項目進度。
目前,該區91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全部啟動推進,部分項目已完工投入運行。銅官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該區將繼續扎實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對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跟蹤督查、及時通報,務求取得實效。
銅陵市公安局:“開門”聽民聲 惠民更精準
“交警部門已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查看并結合實際數據調研后,對該處的信號燈配時進行了優化。下一步,交警部門將持續關注該處路段通行狀況,不斷改進優化。”日前,銅陵市公安局通過其微信公眾號公布了“銅陵公安開門納諫聽民聲”第二波、12個問題和建議的回復,上述內容是銅陵公安部門對網友“建議鵲江路和銅都大道路口設置兩條左轉路線以緩解交通擁堵”反映的回復。
今年3月起,銅陵市公安局把黨史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結合起來,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組織開展“專題座談會”“千家萬戶訪平安”“網上開門納諫”等活動,“線上+線下”廣開門、聽民聲,辦好為民實事。
銅陵公安機關“網上開門納諫”已累計吸引近2萬名網友線上關注和參與;銅陵各級公安機關邀請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等走進警營開展專題座談165場次;全警開展“千家萬戶訪平安”活動,共走訪群眾12萬余戶、企業2428家。截至6月中旬,銅陵公安部門共征集涉及公安交管、治安、刑事打擊、政務服務等方面的各類意見建議1088條,已吸納整改反饋1052條。
5月份,銅陵公安還進一步梳理并推出便民利民惠民10項舉措。這10項舉措涵蓋了打擊違法犯罪、守護群眾“錢袋子”、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優化公安政務服務、提高矛盾糾紛化解率等多個方面。
銅陵市住建局:不說不能辦 只說如何辦
記者近日在銅陵市政務服務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服務窗口看到,窗口旁張貼了醒目標識:“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承諾:不說‘不行’!”,與之對應的是墻壁上公開的該局《“說不”提級管理辦法(試行)》。“即便服務對象咨詢的問題不是我們業務范圍,也不說不知道,而是告知去哪辦、如何辦;對不符合辦理條件的,至少提高一個層級進行請示報告,按規定予以辦理答復。”銅陵市住建局行政許可服務科負責人關家波告訴記者。
不說不能辦、只說如何辦,銅陵市住建局制定辦法,落實銅陵市委關于推深做實企業訴求閉環管理和推行說“不”提級管理的要求,明確首問負責人在接待企業和群眾時,不向服務對象說“不知道怎么辦、不清楚在哪辦、不符合辦理條件、暫時不能辦理、不屬于我單位職責”等用語,嚴格執行“說不”提級管理制度,并做好跟蹤問效,直至有效推動事項辦理完成。關家波介紹,辦法實施后,他們收到了很多辦事人員正向反饋。
推行說“不”提級管理,以百姓滿意為導向,用實際行動提高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滿意度和獲得感。記者獲悉,銅陵市住建局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還全面梳理城市管理、物業服務、污水處理等方面存在問題,加快推進路面維修工程,優化提升物業管理服務,及時響應應急報修,全力化解已征收房屋超期未安置等問題,用不說“不”、干實事的態度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撰稿:本網記者 林春生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