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紅色基因血脈永續
1923年冬,安徽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成立,革命烽火漸成燎原之勢。在淮南這片紅色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用鮮血和生命,孕育了融入民族血脈和靈魂的紅色基因。
時空變幻,精神不滅。遍布全市的100多處革命舊居舊址和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傳頌著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見證和記錄著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的生動實踐。
從解放后興建的蔡家崗煤礦投產,到中國第一個億噸級煤炭基地在淮南建成,淮南被稱為“華東工業糧倉”。從國產第一臺6000千瓦發電機組在淮南市田家庵發電廠投產,到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到1000萬千瓦,淮南成為全國6個煤電基地之一。從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到精神文化生活的日漸富足,淮南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就是要踐行為民宗旨。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淮南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弘揚革命傳統,讓紅色基因歷久彌新、永放光芒,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讓我們在紅色地標中致敬歷史,在精神譜系里接受洗禮,紅色基因的傳承必將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柏松)
淮南大事記
● 1949年1月,淮南礦區獲得解放。
● 1952年6月,淮南礦區改為省轄地區級淮南市,成立中共淮南市委員會。同時,淮南市人民政府成立。
● 1954年4月,安徽造紙廠在淮南建成投產,為安徽省最大的造紙生產企業。
● 1955年4月,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改建為合肥礦業學院。1956年8月7日,學校由淮南遷往合肥。1958年9月,改名為合肥工業大學。
● 1956年4月,田家庵發電廠首期擴建的國產第一臺6000千瓦汽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
● 1957年4月,新莊孜礦改建完成,1960年產量達285萬噸,是當時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礦。
● 1958年6月,安徽化肥廠在淮南黑泥洼動工興建。
● 1960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彭真,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劉瀾濤、楊尚昆等領導同志到淮南視察。
● 1965年2月,淮南煤礦機械廠試制成功國內第一臺SPJ-800型吊掛式輸運機。
● 1968年9月,淮南礦務局日產煤炭71832噸,創淮南煤礦歷史最高日產記錄。
● 1971年1月,安徽省第一條220千伏淮(南)合(肥)輸電線路投入運行,成為華東電網主線路之一。
● 1971年11月,合肥工業大學采礦系各專業和地質系的煤田地質及勘探專業遷往淮南市,與淮南煤礦學校合并,組建淮南煤炭學院。1981年6月,改稱淮南礦業學院。
● 1977年1月,阜陽地區鳳臺縣劃歸淮南市,仍保留縣的建制。
● 1978年春,安徽師范大學淮南專科班創辦。1983年7月命名為淮南師范專科學校。
● 1980年10月,鳳臺縣古溝等11個公社仍劃歸淮南市,古溝區改名為潘集區并成立潘集區人民政府。
● 1982年4月至8月,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率領專家組三下兩淮煤炭基地考察,提出兩淮煤炭資源開發的15年規劃方案。
● 1982年12月,淮南淮河鐵路公路兩用大橋通過國家驗收,這是淮河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大橋。
● 1984年12月,國務院批準淮南市為“較大的市”,淮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可以擬定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
● 1986年3月,《淮南報》報道:地質年代比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動物群還要早2億年的淮南地區古生物化石群的發現,一舉打破了一百多年來認為動物歷史不足6億年的傳統觀點,證明動物歷史已有10億年以上。
● 1986年10月,洛河電廠一期工程2臺30萬千瓦機組建成投產。
● 1987年6月,華東電網第一條大動脈淮南洛河一繁昌一浙江瓶窯—上海50萬伏輸變電工程投入系統試運行。
● 1991年4月,商業部致函安徽省政府,同意第二屆中國豆腐文化節由商業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淮南市人民政府承辦。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由臺灣省豆腐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陳俊龍先生倡議,國家商業部貿促會牽頭于紀念豆腐發明人劉安誕辰2100周年在北京舉辦,臺灣省也同時舉行。
● 1991年7月,在特大洪澇極為嚴重的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來淮南市視察重災區鳳臺縣災情。
● 1992年11月,海軍導彈護衛艦——“淮南艦”命名儀式在上海吳淞軍港碼頭隆重舉行。
● 1993年7月,年產90萬噸的新集煤礦正式投產。
● 1994年7月,國家科委授予毛集鎮“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匾牌。
● 1994年12月,陳洞路立交橋主橋通車,是安徽省當時最大的互通式城市立交橋。
● 1998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第三次視察淮南市毛集鎮。
● 1999年5月,淮南平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 2001年10月,2001中國礦業城市發展論壇在淮南舉行。
● 2002年1月,淮南市與陜西省銅川市締結友好城市。
● 2002年5月,安徽理工大學揭牌。
● 2003年1月,中國大唐集團正式接管淮南洛河發電廠和田家庵發電廠。
● 2003年4月,淮南市將市療養院改造成非典病人集中收治醫院,打贏了非典防治戰役。
● 2003年7月,八公山風景區被評定為第一批國家“4A”級旅游區。11月,京福高速公路淮南連接線全線貫通。
● 2004年6月,長豐縣7個鄉鎮劃入淮南市。
● 2004年10月,首屆中國少兒舞蹈藝術節在淮南舉行。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舉行。
● 2005年2月,設計年產1000萬噸的顧橋煤礦建成,創造出4個亞洲第一和中國第一。
● 2005年3月,淮化集團與皖北煤電簽訂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重組淮化集團公司。
● 2005年12月,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作研究中心在淮成立。
● 2006年9月,《淮南子》全國學術研討會在淮舉行,淮南市首屆中國豆腐文化節產業戰略發展論壇舉行。
● 2006年9月,淮南礦業集團張集煤礦二期工程竣工,標志著安徽省第一個千萬噸現代化礦井正式建成。
● 2007年8月,淮河發生1954年以來最大的流域性洪水,淮南市取得抗洪救災全面勝利。
● 2007年11月,中國·淮南首屆國際少兒藝術節舉行。
● 2007年12月,千里長淮第一遷——田家庵區淮河小島移民喜遷新居,807戶3500多名移民開始新的生活。
● 2007年12月,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成為淮南市第一家上市企業。
● 2008年2月,淮南市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 2008年5月,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向四川省委、省政府發去慰問電,淮南市首批價值100余萬元捐川抗震救災物資啟運。
● 2008年5月,北京奧運火炬接力淮南火炬傳遞起跑儀式舉行,100名火炬手激情傳遞10公里。
● 2008年5月,合淮阜高速公路全線通車,結束了淮南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淮南從此進入省會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 2008年7月,安徽省煤化工(淮南)基地舉行奠基儀式。
● 2008年9月,八公山豆腐成為淮南市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 2008年9月,煤礦瓦斯防治技術國際研討會在淮南召開,淮南礦業集團成功馴服煤礦“第一殺手”。
● 2009年2月,省“861”重點工程、淮化集團煤制170萬噸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通過國家環評審批,標志著安徽省煤化工(淮南)基地建設正式拉開。
● 2010年2月,“深部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淮南礦業集團。
● 2010年10月,上窯國家森林公園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成為安徽省第一家獲此殊榮的單位。
● 2011年4月,陜汽淮南新能源專用汽車項目在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
● 2011年5月,合肥經濟圈城市黨政領導第二次會商會議在淮召開。
● 2012年8月,京福高鐵合蚌客運專線試運行,從淮南乘動車到北京只需不到4個小時。
● 2012年8月,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開工建設。
● 2013年3月,淮南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填補了皖北地區無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空白。
● 2013年3月,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從而形成國家電網“兩交兩直”特高壓輸電格局。
● 2013年4月,淮南作為中國新興能源基地、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正式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
● 2014年4月,淮南入選首批全國智慧旅游工作試點市。
● 2014年9月,安徽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列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2014年12月,淮南“豆腐傳統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2015年2月,《二十四節氣(一)》特種郵票首發式在淮南舉行。
● 2015年5月,淮南市第一只非煤產業股票“山河藥輔”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 2015年9月,焦崗湖千人共品牛肉湯活動舉行,創造兩項世界吉尼斯紀錄。
● 2015年10月,淮南張寶被授予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是淮南首位全國道德模范。
● 2016年1月,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 2016年11月,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研發平臺落戶淮南高新區。
● 2016年11月,“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2016年11月,淮南國際半程馬拉松開跑,這是淮南市首次舉辦馬拉松賽事。
● 2017年6月,淮南市榮獲“第四屆安徽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 2018年1月,壽縣安豐塘入選全國“最美水利工程”。
● 2018年2月,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2018年3月,單體亞洲最大、千萬噸級煉焦煤選煤廠——淮南礦業集團潘集選煤廠竣工投產。
● 2018年5月,淮南成功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 2018年12月,壽縣榮膺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稱號。
● 2019年6月,國家級貧困縣壽縣“摘帽”出列。
● 2019年7月,淮滬煤電公司田集電廠和淮浙煤電公司鳳臺電廠入選全國第一批煤電聯營項目。
● 2019年8月,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標志著淮南新型煤化工建設取得重大成果。
● 2019年11月,淮河能源控股集團揭牌,標志著百年淮南煤礦邁進淮河能源時代。
● 2019年12月,首屆淮河文化論壇在淮南市壽縣成功舉辦。
● 2020年3月,壽縣獲得“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 2021年5月,淮南市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文字:本網記者 柏松 整理)
賡續紅色印記 激發奮進力量
——淮南市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綜述
“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觀看這些革命老物件,見證革命歷史,猶如穿越回到那段點燃星星之火的歲月……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要接好新時代的接力棒!”日前,淮南市稅務局的“沉浸式黨課”,通過情景還原學黨史、觀看文物悟思想、初心如磐向未來三個專題,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淮南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以悟思想為根本,以辦實事為重點,以開新局為目標,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增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心、見行見效。
理論武裝入腦入心
激發奮進的力量
“我是中國人民志愿軍12軍35師104團1營1連戰士……”在鳳臺縣關店鄉的黨史課堂上,93歲的常國志正宣講保家衛國的英雄故事。作為在抗美援朝戰場親眼目睹黃繼光堵搶眼的老兵,他的黨史專題宣講在當地掀起熱潮。
每一次的黨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禮。淮南市堅持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貫穿始終。市委常委會、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先后9次召開會議,學習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內容,全市各級黨委(黨組)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讀書班等形式開展1800余次集體研學。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赴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館,重走紅色故地,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感悟初心使命。鳳臺縣組織黨員到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等地開展瞻仰活動……淮南市用好用活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分期分批組織黨員干部瞻仰革命遺址遺跡、革命博物館。
群眾在哪里,宣講陣地就延伸到哪里。田家庵區組織老戰士、老黨員、老軍人宣講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80余場次,潘集區組織“五老”宣講團開展黨史宣講38場……淮南市組建宣講團赴基層一線開展宣講活動,累計1100多場次。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黨史學習增動力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生活污水橫流,每天人流量還多,下雨天特別容易滑倒,現在管道通了,路也平了,真的太感謝你們街道和社區了。”住在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治東社區的陳素蘭大媽激動地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淮南市以實際行動踐行學習黨史精神,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扎實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察民情、訪民意,淮南市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群眾、深入下屬單位、深入工作服務對象,了解群眾需求,共收到各參學單位280多個辦實事項目以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230多條。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著力推動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等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切實為群眾辦好實事。
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淮南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確定了高新區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淮河行蓄洪區搬遷建設、維修資金網上申報、改造老舊小區停車場等50個重點民生項目和51個微民生項目,以真情實意回應群眾需求。如今,淮南市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7000多件。
自選動作走深走實
思想解放開新局
“我們要著力解決思想觀念陳舊、精神狀態不佳等現實問題!”“我們要在思想認識上來一次集體覺醒,在擔當實干上來一次自我革命!”……在淮南市“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活動中,思想破冰、高質量發展成為熱詞。
開展“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活動,是淮南市黨史學習教育的自選動作。這既從精神層面,又從實踐層面破解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讓全體黨員干部經歷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
5月24日,淮南市黨政代表團赴合肥市學習考察,舉行了淮南——合肥兩市經濟社會發展交流座談會,簽訂了《淮南——合肥共建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作框架協議》。
6月1日,淮南市黨政代表團赴滁州市學習考察園區合作共建、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情況,淮滁雙方就進一步推動兩市交流合作進行了交流商討。
對標學習合肥、滁州等發展先進地區,淮南市廣大黨員干部圍繞“六比六看”“五破五立”“爭創四個一流”等主要內容,通過外出考察學習、自我檢查剖析、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等方式,深刻剖析,查找工作亮點、梳理發展重點、找準影響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阻點痛點難點,制定任務書、定下時間表,一項項推進、一件件落實。
百年黨史,是學習歷史最好的教科書,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淮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紛紛表示,將扎實開展黨史學習,運用好學習成果,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公交站換“新裝”點亮市民生活
一座座新穎別致的公交車候車亭出現在田家庵區學院北路上,外觀簡潔大方。住在附近小區的陳紅女士正在剛剛建好的公交候車亭候車,她告訴記者:“這里的公交候車亭已經有很多年了,很多地方都有破損,這次新建的站臺很漂亮,挺滿意的。”
“為進一步改善市民的出行候車條件,給廣大群眾提供‘安全、舒適、文明、便捷’的候車環境,淮南市交通運輸局把推進第三批公交候車亭建設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緊鑼密鼓強力推進。”淮南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此次建設涉及57處公交站點,共計新建111座公交候車亭,其中:拆除淮河大道南段原70座老舊公交候車亭,新建20座三聯體式雙立柱候車亭;拆除洞山西路原44座老舊公交候車亭,新建48座單立柱式候車亭;其余新建43座單立柱候車亭分別分布在朝陽西路、國慶西路、國慶東路、淮舜路、廣場路、學院北路、春申街等17個公交站點。
截至目前,淮南市已新建并投入使用92座公交候車亭,涉及49處公交站點,分布在朝陽西路、國慶西路、春申街、淮河大道南段。相比從前,公交候車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建筑材料逐漸走向美觀化、實用化、人性化,這不僅僅是為等車的人們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場所,也點亮了市民生活,打造了美麗城市新風尚。
標準化菜市場提升“民生溫度”
“住在新區哪都好,就是配套跟不上,有了這個菜市場,可算解決了咱們的小麻煩!”家住淮南高新區西湖春天小區的王靜女士感慨的小麻煩,其實是個大問題,每天的買菜難曾經困擾了她許久。
作為淮南的新城區,在建設過程中預留了生活配套設施區域,但城市的建設速度遠快于配套的跟進速度,臨時菜市場只能暫時緩解附近居民的需求。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后,淮南高新區將群眾的期盼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為百姓打造舒適的購物環境,讓百姓吃的放心”為目標,對菜市場進行科學規劃、改造提升,快速推進標準化菜市場建設進度。
5月9日,位于高新區和悅街鄰里中心的標準化農貿市場正式營業,市場面積約3000平方米,共有攤位144個、門面10個以及小超市營業房。
為方便顧客高效挑選,讓消費者購物更透明、更放心,淮南高新區對所有檔口統一裝修,每一個攤位都安裝了一塊電子顯示屏,屏幕上有對應攤位的營業執照、攤位號、商戶名、支付二維碼以及攤位所賣商品的當日指導價格等。
果蔬區、水產區、鮮肉區、豆制品區……科學規范的功能分區,整潔明亮的室內環境,既讓人們有了舒適的購物環境,也讓商鋪有了方便的經營氛圍。每天清晨7點開業,晚上7點收攤,一個多月來,附近居民不禁感慨標準化菜市場帶來的便利。
貼心服務打造一流企業開辦環境
“現在辦理營業執照真是太方便了,全程在機器上操作,還不受時間限制!”日前,自主創業的王亮來到大通區政務服務中心,插入身份證、刷臉認證、線上填寫資料、簽名,提交后很快自動完成審核,營業執照隨即被自助機打印好,整個過程耗時僅10分鐘。
為創新打造“四最”營商環境,營造更加公開透明便利的企業開辦環境,切實為創新創業添動能,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淮南市持續加強企業開辦“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檔管理、一日辦結”的“六個一”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
企業刻章、申領稅控設備,政府買單,營業執照、稅票、公章、稅控設備免費“包郵”送到家,淮南市已經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零費用”。淮南市市場監管局企業登記注冊負責人李軍告訴記者,截止到5月底,全市已通過“一站式”平臺設立市場主體15806家,為企業減少開辦成本484.2萬元。
為提升辦事便利度,讓企業零跑腿,淮南市升級企業開辦線上“一網”,整合線下“一窗”,實現“一個環節、一次辦理”。通過線下企業開辦綜合窗口實現“一窗受理,一窗出件”,“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可一條龍辦理設立登記、發票申領、社保開戶、公積金開戶、銀行預約開戶,材料數精簡了68.4%。淮南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推進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全程網辦、一日辦結”,企業設立實現零見面,全程網辦率達95%以上。
數據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每次申請使用維修資金都要跑30多公里,萬一資料準備不對還要回去重新修改蓋章,光是前期準備就要好幾天。業主還覺得我們沒好好辦事,我們也難辦啊。”提到維修資金使用申報業務,八公山區某小區物業的辦事人員陳磊感慨:“現在有了網上通辦,可是太方便了!”
在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中,淮南市維修資金管理中心積極行動,依托信息化建設,實現維修資金使用的網上申報,將線下業務逐漸轉移到線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辦事理念正在維修資金使用申報業務中實現。
在過去,維修資金使用申報業務只有傳統的線下申報一種模式,業委會、物業或者街道的辦事人員需要帶著大量的資料來到市區進行申報前的信息核對工作。紙質材料信息量大,核對工作繁雜,有時一個項目需要來回奔波七八次,飽受舟車勞頓之苦。
了解到這些群眾的心聲和困難,淮南市維修資金管理中心直面目前業務辦理中出現的“難申報”問題,對業務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并試行維修申報網上辦理模式,以物業、業委會和街道為申報主體,實現維修資金使用申報的網上自助辦理。淮南市維修資金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申報方可以通過加密設備登入維修資金管理平臺,查詢本小區維修資金交存和使用情況,足不出戶即可完成信息核對、項目申報等工作。”據了解,網上申報運行以來,該市已受理網上申報維修項目326宗,核準使用資金746萬余元。
當好“娘家人” 貼心又暖心
“群公告@所有人:6月10日開始至6月30日,暫停第一劑人員接種,只面向第二劑人員開放接種。還未接種的人員請在6月8日至9日,前往新倉文化站方艙點接種疫苗,帶上身份證、口罩。請大家及時相互告知。”6月7日上午,謝家集區孤堆回族鄉駐浙江省平湖市新倉鎮流動黨支部支部委員龐婷在微信群里發出通知。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淮南市謝家集區把學習教育同解決實際問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流動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蘆川老街就要搬遷改造了,如何安置是我最關心的事。”采訪中,家住新西大倉街81歲的沈傳英老人告訴記者:“由于腿腳不便,我平時很少外出活動,流動黨支部的黨員上門到我家走訪,他們幫我想辦法解決搬遷安置的難題,我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據了解,謝家集區在新倉鎮務工創業的有2000多人,流動黨支部在平湖務工人員中建立了“新居民民意收集站”微信群,遇到什么問題,只要在微信群里提出來,流動黨支部就會想方設法解決。如今,流動黨支部的19名黨員各負其責,及時了解務工人員的所需所盼,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群眾對黨支部也越來越信任,越來越支持。
(撰稿:本網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