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新聞特稿|
上周,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在合肥閉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深空探測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吳偉仁在會議上提出,我國將在不久的將來,實施小行星動能撞擊驗證任務。
這引發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會議的一場分論壇(首屆深空經濟與產業發展大會)上,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史平彥也首次提出“深空經濟”的概念框架。
史平彥在接受元新聞采訪時稱:“深空經濟”是“太空經濟”的延伸和擴展,其顯著特點是對地外天體資源的開發利用。
他預測:“2040年全球‘深空經濟’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
深空探測實驗室在合肥揭牌已有三年,成立于2022年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是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建設先行先試的新型研發機構。今年7月,國際深空探測學會成立大會也在合肥舉行——這也是我國首個深空探測領域國際科技組織。隨著科學探索逐步深入,深空資源利用也在合肥被提上議事日程。“深空經濟”提出后,相關產業布局或將同步開啟,合肥會不會成為“深空第一城”?
元新聞實錄如下:
問: 為什么要率先提出“深空經濟”這樣一個新概念?
史平彥:從去年就開始,我們將“深空經濟”作為一個戰略課題來研究。
之前在深空,主要還是以探索為主。大家不會認為會有什么經濟規模,更不會想到它以后會形成什么產業。但隨著技術一步一步突破,深空探索勢必要從“單純的科學探索”向“科學探索加資源利用并重”來轉變。
當前全球各國爭先恐后開展各類深空探測活動;與此同時商業航天發展很快。這個領域現在不僅有政府在主導,很多民間力量也在介入。多股力量推動該領域向前發展。
“深空經濟”也興起于此,它是支撐深空探測所需的技術研發、產品制造、設施建造、科學探索、資源開發、運營支持及應用服務所形成的新興經濟業態,具有前沿性、稀有性、探索性和多元性等新特征。
問:“深空經濟”跟以前提的“太空經濟”有什么區別?
史平彥:區別就在于資源利用。
“太空經濟”主要還是圍繞衛星展開: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聚焦衛星在地面的應用所產生的價值;而“深空經濟”又多出一塊,就是對地外資源的利用,如何從外頭把資源拿回地球。
原先都是我們自己產生的效益,現在是我們從外界通過資源利用又創造了一些新的價值。所以“深空經濟”是“太空經濟”的一個拓展、延伸和升級。
問:“深空經濟”已經具備了產業化基礎,判斷依據是什么?
史平彥:總結來說,“深空經濟”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
第一個基礎,是深空探測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比如說我們的探月“三步走戰略”:繞、落、回,我們都能做到,不僅能發、能探,還能把東西拿回來。
第二個基礎,全世界的深空探測非常活躍。大概統計一下,從2021年到2023年,光美國和歐洲兩家加起來,每年(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投入就達到了300多億美元;美歐之外,中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包括意大利、阿聯酋、盧森堡都已經加入這個行列,所以世界范圍內,深空探測的發展很快。
第三個基礎,商業航天發展導致進入太空成本越來越低。以前發射費用很高,馬斯克把這個費用降低到了1/10。這就使得行業門檻大大降低,也讓更多的資本可以來介入。
因此,我的判斷就是,深空探測正在從技術突破、科學探索邁向經濟賦能、產業驅動的發展新階段。深空經濟有望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也是驅動航天產業升級、培育創新動能、重塑空間格局的重要力量,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問:發展“深空經濟”,合肥有哪些優勢?
史平彥:合肥制造業發達,產業基礎也不錯;政府也很支持,深空探測實驗室能夠落戶到合肥,這在外界看來是難以想象的,離不開合肥市政府的支持。
另外我要說的是,合肥作為創新城市,商業航天公司現在也不少。剛才我在會場碰到很多好朋友,都在商業航天公司工作,一問公司就在對面,都是從原來航天體系出來創業的。
合肥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合肥不僅做深空探測,還做量子和核聚變。這三個領域實際上是密切相關的。深空探測的通訊最后還是要用量子來解決;深空探索的能源問題也是一個核心問題,核聚變有可能提供解決方案。
(編者注:合肥市投資促進局在此次大會對外發布《合肥市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瞄準衛星星座、箭星研制等核心環節發展需要,立足合肥國家戰略牽引、科創策源協同產業集聚、全空間場景應用高地三大特色發展路徑,圍繞衛星組網、項目建設、鏈式配套、生態培育等四大維度,提出八條具體措施,著力構建“箭、星、網、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為打造商業航天產業集群按下“加速鍵”。)
問:對于“深空經濟”的發展,你有什么預判?
史平彥: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或者說是一個“動能轉換期”,更多的力量會加入進來,也就是我說的從“單純的科學探索”到“科學探索加資源利用并重”轉變。
總的來說,我相信五到十年內,應該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
問:您今天也提到了“深空經濟”的十個產業方向(深空產業的十大產業方向,包括深空資源、深空互聯網、深空能源、深空生物、深空運輸、深空智能、深空建造、深空旅游、深空安全產業和深空文化 編者注),哪些方向最有前途,最有可能突破?
史平彥:很有可能是深空資源和深空互聯網,我也非常看好深空旅游。
問:資本現在對深空概念感興趣嗎?
史平彥:之前可能涉及的比較少。我想,先是要認識到有這么回事;第二個講清楚它的發展前景;第三要還是講清楚風險,深空一定是高風險,跟其它領域不一樣,其它領域投入可能多多少少有回報,深空可能一下什么都沒有了。
安徽日報版權所有@2018主辦: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皖ICP備17023592號-1
任何文字與圖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影像,侵權必究!
用戶須知
|
免責聲明
|
關于我們
如有任何版權問題 請聯系:ahnewsvip@163.com 電話: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