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腳下跑制造強省“加速度” 筆端寫美好安徽新篇章
12月8日,從合肥市濱湖新區的安徽創新館出發,來自中央和安徽主流網絡新聞媒體的近30名記者,深入企業一線實地,聚焦合肥、蕪湖兩地制造企業的新發展、新作為。3天行程中,記者團成員記錄下安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故事和經驗做法,見證了安徽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為高質量發展的“安徽制造”鼓與呼。隨著一篇篇鮮活報道相繼推出,一份安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正式出爐。
2019-12-12 09:36:11 -
中國青年報 | 安徽:筑創新高地 造“人才磁場”
用制度設計保護人才生態近些年,為激勵人才原始創新、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安徽先后出臺了《安徽省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實施細則》《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關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人才工作的意見試行》等人才創新政策。就搭建平臺與學術機構而言,近年來,安徽除了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4個創新主平臺建設外,還建設了10個省實驗室、10個省技術創新中心,啟動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能源硏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全省科研機構已超6000個。”劉青松介紹,很多科研成果轉化后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盈利,這時候政府資本入股,會向市場投資者傳遞出信心,同時,企業發展后,公司創始人很容易因為資本因素喪失對企業的主導權,而政府資本將很好地保護創始人的利益。
2019-11-13 10:03:38 -
工人日報|皖南村落里的“金山銀山”——解析安徽高質量發展密碼(下)
在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潛口村的生態美超市,《工人日報》記者碰到了前來超市兌換積分的村民吳桂娟,她身邊有五六個袋子,分別裝著煙盒、塑料袋、煙頭等物,吳桂娟可以用這些垃圾兌換積分,再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市全域垃圾治理智慧環衛系統讓該市農村垃圾實現了統一的清掃保潔和收集,農村生活垃圾最終被壓縮轉運至發電廠焚燒發電,實現鄉村垃圾治理全覆蓋、無死角。公司總經理包利斌告訴記者,目前,通過智慧環衛系統,該市農村垃圾已實現了100%無害化處理。
2019-11-13 10:02:46 -
經濟日報|安徽推進高質量發展 為長三角一體化貢獻新動能
今年前三季度,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生產總值增速全部達到6%以上,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今年年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審議通過,安徽編制實施相應“行動計劃”提出,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按照創新共建、協調共進、綠色共保、開放共贏、民生共享基本原則,堅持上海龍頭帶動,聯手蘇浙,揚皖所長,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綠色發展樣板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城鄉深度融合,建設長三角聯通中西部的重要開放樞紐——江淮兒女踏上為中部崛起、長三角一體化乃至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貢獻強勁動能的新征程。從2018年的地區生產總值來看,江蘇位于全國第二,達92595.4億元,超過全國份額的10%,浙江排名第四,上海市排名第十一。
2019-11-13 10:00:51 -
新華社 | 江淮激蕩創新潮 來自安徽高質量發展一線的報告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安徽正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下好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三步棋”,激活發展內生動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重要指示,高質量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六個首次”——從綜合實力上看,去年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增長8.02%。為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安徽將再謀劃爭取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
2019-11-13 08:51:03 -
科技日報|靈性安徽的"軟實力" 跳動綠色脈搏 描繪幸福底色
超市“生態美”,環保很“智慧”10月23日一大早,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村民王時彤拎著60個廢紙杯和兩個裝滿了煙頭的紙杯,來到村里的“生態美”超市門口時,這里已經排起了長隊。如今,中環潔公司的環衛工人統一著裝,開著電動保潔車將垃圾從垃圾桶里收集起來,送往勾臂箱或垃圾桶群,再由大型的勾臂車將垃圾統一送往固定壓縮站,送至焚燒廠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條生活垃圾治理的完整鏈條已經形成。祖源村通過農村環境整治,建設民宿群、農家樂和客棧,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熱門去處,還成為中國傳統村落復興的“生態樣本”。
2019-11-13 08:49:32 -
光明日報|迎風起舞的動力密碼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安徽探索
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看來,“養人合肥”就是要培養和引進更多優秀人才,讓合肥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天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落戶合肥西郊的“科學島”、中國科技大學南遷被合肥市敞開胸懷接納起,科技創新已經在安徽開始生根,科學島儼然安徽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謀劃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等一批重大合作事項,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綠色發展樣板區。
2019-11-13 08:48:00 -
人民日報|堅持生態優先 加強制度創新 安徽守護一方好山好水
”農藥集中配送工程,治理了農村面源污染,呵護了綠水青山,促進了生態富民,這些都得益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2012年起,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啟動實施。在林長制帶動下,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苗木花卉、生態旅游等迅速成長為安徽新的支柱產業,沿江江淮苗木花卉產業群、皖南皖西竹產業群等已初具規模。
2019-11-13 08:47:04 -
中國青年報|“皖”美安徽的綠色探索
”安徽輝隆集團新安農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宏介紹,自從有了規范的配送體系,農民用上放心農藥,廢棄農藥瓶還能回收,生態環境大大改善。為有效減少和遏制農藥面源污染,促進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2015年9月,黃山市在安徽省率先試點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建設,目前,該市共建設規范化農藥集中配送網點466個。據蕪湖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經過整治,“十里江灣”及上下游200多個非法碼頭、修造船廠、非法砂點進行了拆除清場,清理垃圾1800余噸,拖離拆解船只120余條,釋放長江干流岸線近30公里,騰出灘涂陸域面積6000畝,多部門合力,為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讓步”。
2019-11-12 09:43:10 -
中國青年報|安徽蝶變: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
“中國聲谷”里,鼠標會“說話”,鋼琴能“識譜”,入園的430家企業在2018年實現產值650億元……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到打造“芯屏器合”四個先進制造業板塊,安徽依靠創新抓住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崛起的機遇,一躍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安徽合肥高新區“量子大道”最能為安徽的科技創新代言。通過集聚人才、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與培育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該研究院漸成推進產業創新的轉化平臺。
2019-11-12 09:42:34 -
工人日報|“左右逢源”打造“芯屏器合”
合肥擁有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大科學裝置等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芯”是芯片產業,“屏”是平板顯示產業,“器”是裝備制造及工業機器人產業,“合”是人工智能和制造業融合。不僅僅在量子科學領域,這些年,安徽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線發力,多點突破,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瓜熟蒂落。
2019-11-12 09:42:04 -
工人日報|勇闖“科學島” ——解析安徽高質量發展密碼(上)
他“闖”到大洋彼岸,利用“科學島”精心打造的大科學裝置科研條件,穩定的安置待遇,更重要的是提供干事創業平臺的許諾,打動了哈佛大學研究強磁場的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張欣、張鈉、林文楚和任濤八人。”開發區的領導替我寫創新擔責保證書作為第二個放棄國外優越生活來到“科學島”的哈佛博士后——劉青松的初衷和其他人類似,“做事的人,需要給予平臺和環境,這里就給了我們施展拳腳的平臺,這里能做我想做的事業。“哈佛八劍客”的故事在合肥很有代表性,集中體現了當地政府、科研機構和科研工作人員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奮斗底色。
2019-11-12 09:41:38 -
剛性安徽:下好創新“先手棋” 打造高端產業群
大科學裝置已建成3個,在建3個,預研3個,形成以合肥為中心、服務全國的大科學裝置集群,源源不斷吸引人才、催生原始創新成果。還有蕪湖航空產業園重點引入的通用航空產業與臨空服務產業,大科學裝置催生的多種技術轉化產業……良好態勢印證發展韌性底氣今年前三季度,安徽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8%、快于全國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于全國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4%、快于全國3個百分點。安徽在新型顯示產業已經實現了“從沙子到整機”全產業鏈布局,合肥集聚了6代線、8.5代線、10.5代線于一身的世界生產規模最大的平板顯示基地,從業企業已近百家。
2019-11-12 09:41:03 -
科技日報|活性安徽:敢想快做 培育創新沃土
記者近日在安徽采訪感受到,江淮大地的活性,就體現在產業規劃、發展和管理方面,創新之舉的落地生根及發揮作用上,這也正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它構架起了安徽全產業鏈創新體系的大支點,為安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加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安徽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著力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不僅在戰略性、基礎性、前沿性領域集中發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更打通了“技術儲備—突破—轉化”的供給鏈條,不斷激發創新創業主體的活力。
2019-11-12 09:40:34 -
經濟日報|守護好山好水 “皖”美氣韻自生——安徽推進高質量發展紀實(中)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卓有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以生態補償為核心、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線、以互利共贏和綠色發展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2012年,財政部和原環境保護部牽頭,皖浙兩省共同推進,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打造“生態文明的安徽樣板”擺在重要位置,自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呼之欲出。
2019-11-12 09:39:44 -
經濟日報|敢闖敢試 創新引領——安徽推進高質量發展紀實(上)
例如合肥市相繼出臺了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人才20條、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12條、進一步支持人才來合肥創新創業8條等20多項人才政策,陸續制定“產業緊缺人才引進計劃”“青年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等配套實施細則34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激勵人才政策體系。產業創新高端制造加速崛起在不久前召開的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上,總投資約1500億元的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制造項目宣布投產,這標志著我國在內存芯片領域實現量產技術突破,并擁有這一關鍵戰略性元器件的自主產能。”長鑫存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一明告訴記者,成立于2016年的長鑫存儲由合肥市政府下屬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和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分3期建設3座12英寸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晶圓廠,滿產后產能將達到36萬片月。
2019-11-12 09:39:06 -
人民日報|60秒打卡!錦繡安徽 快到“皖里”來
黃山,徽州,茶葉毛豆腐,臭鱖魚,黃梅戲……安徽可不只有這些。還有更厲害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從這里“升空”“人造小太陽”試圖破解終極能源之謎“中國聲谷”占據智能語音產業高地敢闖敢試,改出樣板敢為天下先,啃下硬骨頭從創新追趕到創新引領安徽高質量發展就問你服不服。曾經小崗村,大包干中國農村改革從這里開始現在地區生產總值躍上3萬億元臺階高新技術企業總數5403家國內每3臺冰箱每4臺洗衣機每5臺空調就有1臺是安徽造全球10%的筆記本電腦20%的智能手機液晶屏30%的平板電腦顯示屏也在這里生產強不強悍。
2019-11-12 09:38:27 -
光明日報|徽風皖韻里的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安徽探索(中)
生態保護,安徽想妙招10月23日一大早,在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潛口村,75歲的吳翠蓮拎著滿滿兩袋垃圾,前往村里的“生態美超市”。這一年,蕪湖開展長江干流岸線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下大力氣對十里江灣及上下游200多個非法碼頭、修造船廠、非法砂點進行拆除清場,清理垃圾1800余噸,拖離拆解船只120余條,釋放長江干流岸線近30公里,騰出灘涂陸域面積6000畝。換出了良好風尚,換出了經濟實惠,換出了綠色發展,“生態美超市”解決了垃圾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讓人們看到了安徽開展環境保護的創新和智慧。
2019-11-12 09:37:05 -
央視網|安徽:從“不東不西”到“左右逢源”
利用安徽特有的優勢,合肥打造長三角新進制造業新高地,而這個高地一開始定位明確,就是在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框架下融合發展,為此,合肥成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推進與上海臨港集團的戰略合作,上下游產業鏈在長三角區域集群式發展模式正在不斷深入推進。全員“入長”,安徽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中部崛起戰略疊加的省份。調研中,記者采訪多個地市,無不感受到了和長三角兄弟城市濃厚的“學習”和“對接”氛圍。
2019-11-12 09:33:31 -
央廣網|長三角崛起第四極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去年投資增長10.2%。類似的多層次跨省、市共建產業園區,正在安徽省內遍地開花,有序推動了長三角地區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前不久剛從南京江寧區科技局掛職回來的俞洋,已經在示范區博望指揮部指揮長的崗位上走馬上任,兩地產業和社會事業的一體化發展正在逐項落地。
2019-11-12 09:31:52 -
從"創新追趕"到"創新引領" 擦亮"安徽智造"新名片
擦亮"安徽智造"新名片
2019-11-12 08:58:03 -
隆起內陸開放新高地
安徽迄今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合肥長鑫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簽約,投資總額達2200億元……近年來,安徽協同推進新興產業集群集聚,構建“芯屏器合”(芯片、顯示屏、裝備制造及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業融合)體系,積極發展24個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培育形成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興產業,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達5400多家。近年來,內陸省份安徽積極利用開放機遇,通過大力促進內外聯動、推動大通道建設、協同推進新興產業集群集聚,不斷優化開放環境,拓展發展新空間,打造開放新高地。6年后,公司完成蛻變,建成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通用飛機生產線,并帶動了蕪湖的通航產業從無到有。
2019-11-12 08:57:19 -
新華網|"咬定青山"不放松 安徽高質量綠色發展紀實
2016年7月,安徽省印發《關于扎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實施方案》,三年多的實踐表明,綠色發展符合安徽實際,一場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的行動正在古皖大地上蓬勃展開。2018年,安徽省空氣PM2.5平均濃度近年來首次降至49微克立方米以下……安徽嚴把紅線、嚴守底線,堅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追求高質量的綠色發展。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首輪試點,目的是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2019-11-12 08:50:52 -
人民日報|一座“科學島”背后的江淮創新潮
那一年,38歲的劉青松成為全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中最年輕的企業牽頭人,他頗為感慨:“推動高質量發展,政府敢于用人,才能讓真正有創新意識的企業跑到市場前端。這些年,匡光力又把目光投向海外,探索融合創新走出去……科學島內先進的熱核聚變技術,幫助我國加入由歐盟等多方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共同致力于將受控核聚變研究從成果轉向應用,造福全人類。”劉青松直言很幸運,2016年公司成立僅一年,安徽又大力支持,由劉青松的公司牽頭,協調其他生物醫藥企業,推進全省精準醫療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建設。
2019-11-11 1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