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抓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搶占產業制高點,加快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安徽實際,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論述和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立足安徽、放眼世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創新引領、以強促大,堅持質量優先、有序發展,聚焦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研發、制造、應用等關鍵環節,以創新為動力,以提質擴量增效為目標,以補鏈延鏈強鏈為重點,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規范有序為保障,加快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增動能強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主流技術質效領先、下一代技術加速布局的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重點環節優勢明顯、配套環節日趨完善、應用環節領先示范的產業鏈條更加完備;以合肥市、滁州市為引領,其他區域特色布局、競相發展、充滿活力的“雙核多極”產業格局更加健全;力爭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超5000億元。
到2027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明顯增強,多元化應用示范卓有成效,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持續加強,力爭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超7500億元,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軍企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
三、發展路徑
(一)先進光伏。以提質升級為目標,結合我省實際,把握發展趨勢,加快推動從P型電池片向N型高效電池片的迭代升級,從晶硅光伏向鈣鈦礦及疊層光伏發展的技術升級,從加工制造基地向研發制造中心轉變的創新能力升級,從硅片、電池片、組件向制造裝備、輔材、系統集成等配套和服務環節延伸布局的產業鏈升級,構建技術先進、優勢突出、配套完善的先進光伏產業生態體系,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二)新型儲能。以擴量增效為目標,以保障安全為底線,加快形成以鋰離子電池儲能為主導,鈉離子電池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氫儲能等多元化儲能技術協同推進的產業布局。重點聚焦擴大產品供給,加快提升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和電芯、儲能系統等環節先進產能布局,加速形成規模化集聚效應;擴容優質企業,加快引進新型儲能產業鏈各環節龍頭企業,完善“龍頭+配套”產業鏈條,促進降本增效,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張市場應用,支持新型儲能在能源、交通運輸、工商業等領域開拓場景應用,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機制,推動我省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發展。
四、主要任務
(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
1.支持關鍵技術攻關。梳理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技術鏈圖譜,滾動實施一批省科技計劃項目,通過“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競爭賽馬”等方式,推進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鏈技術創新。在先進光伏領域,重點圍繞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異質結、背接觸等N型高效光伏電池片技術進行研制和突破,前瞻布局鈣鈦礦電池、晶硅薄膜疊層電池等下一代技術,持續開展大尺寸薄片化N型高效硅片、高效光伏組件、超薄光伏玻璃等關鍵工藝和技術的研發創新,進一步推進先進光伏產業降本增效。在新型儲能領域,重點開展多元化電極材料、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高安全性等鋰離子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研發,加強鈉離子電池儲能、液流電池儲能、氫儲能等技術攻關,研發儲備液態金屬電池儲能、固態鋰離子電池儲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新型儲能技術。
2.培育建設創新載體。支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提檔升級。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在皖設立研發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產品試驗線等,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聯合爭創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培育建設一批省重點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力爭到2027年培育建成10個以上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
3.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充分發揮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種子投資基金、雛鷹計劃專項基金、新型研發機構專項基金等天使基金投早投小作用,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在鈣鈦礦光伏、固態電解質等領域的前沿成果轉化應用。支持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領域創新性高附加值產品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三首”產品目錄,推進示范應用。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知識產權布局,發揮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作用,提高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專利申請效率。支持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推動國際專利布局。
(二)產業鏈鍛長補短行動
4.聚力引育“鏈主”企業。堅持招優引新、招大引強。瞄準先進高效光伏技術和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高安全性新型儲能技術,著力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領先、輻射帶動力強的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推動在皖設立企業總部、運營總部、區域總部和研發制造基地。在先進光伏領域,重點招引N型光伏電池片、鈣鈦礦電池及組件等領域龍頭企業。在新型儲能領域,重點招引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儲能型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氫燃料電池、儲能系統等領域龍頭企業。
堅持培優育強,以強促大。圍繞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環節,遴選一批具有創新引領力、市場主導力、產業鏈帶動力的重點企業,實施“千百億企業”培育行動,支持企業通過投資(參股)、并購、重組、外包服務等方式完善產業鏈布局,推動技術、資金、信息和人才等資源集聚,力爭打造15家以上百億級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領軍企業。在先進光伏領域,重點培育打造一批N型光伏硅片、N型光伏電池片、鈣鈦礦電池及組件、光伏逆變器、光伏玻璃等領域龍頭企業。在新型儲能領域,支持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大在皖垂直一體化布局,持續擴大儲能產業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
5.補齊短板完善配套。精準梳理產業鏈圖譜,一手抓薄弱缺失環節補短板,一手抓高附加值環節優配套,省、市、縣一體化加強補鏈項目謀劃,引進培育一批創新研發活躍、細分市場領先的配套企業,增強產業鏈韌性。在先進光伏領域,重點引進培育適配N型硅片、電池、組件和鈣鈦礦光伏組件的金剛線、高純石英制品、導電漿料、封裝膠膜、靶材、密封膠等輔材方面的企業,以及高效晶硅電池所需的沉積、離子注入等制造裝備方面的企業。在新型儲能領域,重點布局鋰離子電池制造裝備、儲能變流器、儲能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等配套環節和集流體、溶劑、粘結劑、導電劑等輔材環節。
6.延伸布局后端服務。支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延伸服務鏈條,引育一批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項目開發設計、工程建設等系統集成龍頭企業,推動產業向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升級。在先進光伏領域,支持企業提供并網支持、故障分析、隱患排查等增值服務,開發光伏電站系統智能清洗機器人、智能巡檢無人機、智能AI系統平臺等服務產品。在新型儲能領域,延伸發展定制化集成服務、模塊化安裝、智能調度系統、智能運維檢測等業務。
7.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省、市兩級重大項目庫,完善“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項目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前瞻布局、做精前期工作,不斷充實儲備庫、擴大總盤子,形成梯次推進的良性循環。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推動要素充分集聚、高效整合、合理配置,加快向優勢區域、重大項目傾斜。重點推動一批帶動性強、市場規模大、成長性高、經濟效益好的現有項目建設,持續引進一批新的重大項目。
8.推動配套產業加快在皖北地區發展。充分發揮皖北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豐富的優勢,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配套產業加快在皖北地區發展,促進皖北地區全面振興。重點聚焦產業上下游配套,打造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配套基地。支持皖北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和特點,引進具有比較優勢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支持皖北地區開展應用場景試點示范,通過應用需求牽引促進產業發展。
(三)產業層級提升行動
9.加快企業產品提檔升級。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支持企業針對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細分市場,創新研發高端化、定制化產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行業主管部門、協會等組織的企業排名,提升行業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光伏硅片、光伏組件、光伏電站、新型儲能電池、新型儲能系統并網驗收等領域標準制定修訂,對主導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按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培育一批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規范公告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10.加快推進“智改數轉”。支持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龍頭企業圍繞強基礎、建平臺、延鏈條,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改造,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化輔助工具,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設集智能設計、智能系統集成、施工過程管理、智能運維等多個生產性服務環節于一體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體系。培育打造一批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
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依托風電光伏、儲能設施和多級配電網絡,搭建智能能源管控系統,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探索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風光水火優勢互補的新型能源系統。
11.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升光伏組件、儲能電池回收管理能力。鼓勵建設一批光伏及儲能信息化回收利用平臺、零碳工廠、綠色低碳園區。推動廢舊光伏組件、儲能電池等新興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建立高效完善的溯源信息系統和回收網絡體系。支持企業對照《光伏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清潔生產,打造一批“綠色制造”標桿企業。
12.筑牢安全生產底線。加強相關產品質量管理,提高光伏、儲能產品性能及可靠性。引導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支持建設分布式光伏大數據等管理中心,實現組件故障、事故隱患的可視化高效管理。完善光伏建筑一體化等應用場景的安全標準體系,加快實施《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等標準。鼓勵儲能電站定制安全保險,強化安全設施配置,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素質,提高風險處置能力。
(四)產業生態優化行動
1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高端人才引育,支持高校聚焦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需求加強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引導高校主動培養急需緊缺人才;鼓勵重點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招引高端人才;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安徽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等平臺,持續開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高層次人才培訓。加強產業人才培養,支持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合作開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行業應用型人才“訂單班”;支持滁州市創建我省首個新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優化引才環境,支持各地出臺生活配套、項目研發、創業支持、子女教育等方面人才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光伏儲能產業人才,在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的推薦選拔中給予支持。
14.完善金融支撐體系。依規推動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主題基金加快建設運行,通過設立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先進光伏、新型儲能產業投資,形成約400億元的母子基金群,加大對優質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企業“白名單”,依托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向銀行精準推送。引導銀行、信托公司等機構設立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企業的專項貸款,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加強綠色保險、綠色貸款、綠色基金、綠色信托及綠色租賃等產品探索。穩步推進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企業股份制改造、規范培育、上市輔導,分層進入創業板、主板市場。
15.搭建行業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承辦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先進技術研討會、科技大會、供應鏈生態大會等活動。支持有條件的市引進國內外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領域權威科研機構、高端智庫、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咨詢、資產評估、企業管理、產品檢測認證等服務。支持省市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領域商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組織開展常態化交流合作。鼓勵龍頭企業聯動上下游供應鏈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面向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市場拓展、平臺運營服務、安全預警等需求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依托國家級及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企業“研產供銷服管”需求,開展各類要素對接。
(五)海外市場拓展行動
16.促進本地產品“賣出去”。組織和鼓勵企業參加境外專業展會,拓展國際市場,提高海外營收占比。指導產業集聚度高、有條件的地方創建光伏產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優化完善產品海運、鐵路等出運通道,大力推廣多式聯運,降低出運成本。支持企業自建或租賃海外倉,加快海外訂單響應速度,降低產品倉儲、運輸成本。培育更多的先進光伏、新型儲能外貿企業成為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鼓勵拓展產業鏈承保,優化中長期險承保條件,加大對先進光伏、新型儲能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強化對先進光伏、新型儲能企業進出口信貸支持,支持海外項目建設,降低融資成本。
17.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完善境外營銷服務網絡,在海外市場建立營銷及售后中心,利用當地資源提供安裝、維修等服務。支持企業以總包、分包等形式積極參與國外光伏和儲能電站招投標項目。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區域貿易協定政策,加快布局海外生產基地。
(六)應用牽引場景示范行動
18.拓展應用場景。加快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品在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建筑、農業、信息通信等領域應用,拓展多種形式的光儲融合應用場景。支持工業企業和園區采用光伏發電和新型儲能設施,大力推進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建設,探索建設零碳工廠和零碳園區,鼓勵省屬企業率先開展示范應用;積極探索“陽臺光伏”應用模式;加大在機場、火車站(高鐵站)、港口、橋梁隧道、高速公路、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場地)場景應用推廣;有序開展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電站和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電站建設,探索站房式儲能電站應用,支持風光儲一體化等多能互補項目應用;推動具備太陽能利用條件的工業廠房、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機構建筑、公益性建筑全面應用太陽能光伏,積極探索儲能產品在適宜建筑場景中的應用;支持推動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兩淮”塌陷區水面光伏等光伏發電復合開發;探索在各類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應用。力爭培育20個以上國家級智能光伏示范企業和項目。
19.推動合理布局。按照“大規模集中共享式儲能”“新能源+儲能”模式,統籌布局全省儲能項目。在大規模新能源匯集、負荷密集接入和電壓支撐能力不足的關鍵電網樞紐點,推薦一批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優先接入站點。引導新型儲能電站在長江以北地區布局。結合年度發展規模優選確認新型儲能電站省級實施項目清單和儲備項目清單,分類設定項目建設規模。
20.加強機制創新。貫徹國家新型儲能電價政策,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價格機制。健全分時電價政策和成本補償機制。通過峰谷分時電價,建立支持用戶側儲能發展的需求側響應補償機制。探索建立新型儲能充放電損耗、容量電價等方面成本補償機制,加強市場化補償力度,引導用戶配置儲能,降低用電成本。納入省級實施項目清單的共享儲能項目應落實不低于50%比例的容量租賃協議要求。建設共享儲能交易平臺和運營監控系統,探索建立就地就近“光伏+儲能+市場化交易”模式。儲能電站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深度調峰調用時,同等條件下優先級高于燃煤火電機組。
(七)規范有序發展行動
21.防范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嚴格落實光伏、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管理要求,指導各地結合能耗指標、環境容量等實際條件,合理引進建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項目,防止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各地不得違規為新能源投資項目提供資源、土地等優惠條件,防范無序發展、政府債務風險。穩妥推進落后產能逐步退出市場。
22.防范區域同質化競爭。各地應結合實際差異化布局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在先進光伏領域,培育完善從硅片、電池片、組件及配套,到逆變器、系統集成及應用等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條,構建以合肥市、滁州市為引領,蕪湖、蚌埠、宣城、阜陽、淮南、安慶、六安、宿州等市特色布局、競相發展的光伏產業新格局。在新型儲能領域,支持以合肥市、滁州市為重點建設新型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以合肥、淮北、滁州、安慶等市為重點發展正極材料,以淮北、馬鞍山等市為重點發展負極材料、溶劑,以合肥、馬鞍山、蕪湖、阜陽、安慶、銅陵、池州、宣城等市為重點發展隔膜、集流體。支持阜陽、宣城、淮南、安慶等市特色布局鈉離子電池,支持合肥、六安、蚌埠等市謀劃建設氫能產業集聚區。
2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大力推動省內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對接,提升光伏玻璃、硅片、電池片、輔材和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芯等本地化配套水平,進一步完善我省先進光伏、新型儲能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支持企業通過布局上游原材料或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協議等形式,加強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布局,防范供應鏈斷鏈風險。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專業指導。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鏈升級、推廣應用等方面,征集一批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專家,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全省產業發展路徑、產業布局、政策制定等提供決策參考,為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等提供咨詢服務。
(二)強化政策支持。研究出臺支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支持企業開展項目建設、科研攻關、技術改造升級等;通過“競爭賽馬”機制對各市發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予以支持。
(三)強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省級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工作機制,進一步簡化先進光伏、新型儲能項目建設用地審批流程。對先進光伏、新型儲能產業優質項目用地、能耗、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予以保障,將技術水平領先、帶動能力強的標志性重大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清單,省級予以統籌。提升交通、電力、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水平,建設完善周邊生活配套設施,增強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
(四)強化督促落實。持續跟蹤監督執行情況,按季度進行調度,推動指導意見落地落實。建立指導意見執行情況評估機制,對排名前列的市予以適當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