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輾轉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農村、企業、高校、科研文化單位進行調研考察,為新時代安徽創新發展明確方向、擘畫藍圖。江淮大地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凝心鑄魂,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新局面。為展示安徽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團結奮斗的精神狀態和生動實踐,本報特推出專版文章。
打造“三地一區”闖新路
■ 唐國富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考察工作,希望安徽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創造美好前景。安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GDP進入全國前十,實現了“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歷史性跨越,努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
下好創新先手棋,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安徽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在深化科技和產業創新上持續用力。一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布局建設12個大科學裝置形成集中區,健全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等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二是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支持領軍企業牽頭或參與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一體聯動。三是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改革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量子通信、動態存儲芯片、陶鋁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領域實現并跑領跑。四是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筑牢公共安全防線。加大疫病防控科研攻關力度,組織病毒基因、疫苗研發等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助力全國抗疫。
堅持高質量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安徽堅持以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為統領,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是一產“兩強一增”,推動從“大”到“強”的轉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促進農民增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支持發展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二是二產“提質擴量增效”,推動從“小”到“強”的轉變。大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各環節提質降本,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培育壯大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三是三產“鍛長補短”,推動從“弱”到“強”的轉變。推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完善同產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體系。
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安徽堅持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強力推進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一方面,乘全面深化改革之勢,在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上勇當先鋒。精耕改革“試驗田”,持續深化國資國企、金融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生態補償、林長制、編制周轉池、農業生產“大托管”、城市生命線等改革品牌推向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另一方面,發揮“左右逢源”地理之利,在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上勇當先鋒。主動融入大循環,積極鏈接雙循環,鞏固提升“一帶一路”重要樞紐、長江經濟帶重要戰略支點、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重要成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推動全省各區域各領域與滬蘇浙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
踐行“兩山”理念,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安徽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建設美麗安徽。一是突出問題導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級版,開展綠色低碳發展、藍天保衛戰等行動,森林覆蓋率超過30%。二是突出效果導向,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快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態屏障建設,深入實施巢湖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河湖濕地保護修復、合肥駱崗中央公園建設等工程,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雙贏。三是突出長遠導向,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科學有序統籌布局農業、生態、城鎮等功能空間,共同啟動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
實踐充分證明,安徽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殷殷指導,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實踐告訴我們,跨入新階段、邁上新征程,必須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一是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堅決把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更加自覺地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圍繞群眾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三是堅持在服務大局中擔當使命。要牢固樹立大局觀,胸懷“國之大者”,把安徽發展放在全國一盤棋、長三角一體化中來謀劃,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安徽力量。四是堅持以自信自強爭先進位。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大力弘揚斗爭精神,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危機感緊迫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干事創業。五是堅持將“三嚴三實”貫穿始終。要把“三嚴三實”作為行為準則、貫穿全部工作生活之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凝聚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
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勉勵學校要“勇于創新、敢于超越、力爭一流”。中國科大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根本遵循,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強基礎研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大力量。近年來,中國科大充分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和示范帶頭作用,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相結合,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相結合,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將其精神實質、豐富內涵貫徹落實到辦學治校全過程,深刻理解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基礎研究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明確學校新時期基礎研究的使命和任務,切實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強基礎研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大力量。
打造匯聚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的“強磁場”,走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源源不斷地造就規模宏大的基礎研究后備力量。中國科大充分發揮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對人才的集聚作用,用好各類人才政策,近十年引進海外人才664人,現有兩院院士、萬人計劃、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占固定教師的42%。深化少年班、創新試點班、強基計劃和自強計劃等特殊類型招生改革,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逐步形成“基礎寬厚實、專業新精活”的人才培養特色和“兩段式、三結合、長周期、個性化、國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緊緊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推進未來技術學院等建設,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
加快建設卓越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基礎研究人才干事創業、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近年來,中國科大全力支持合肥國家實驗室建設,積極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扎實推進合肥微尺度交叉科學研究中心、火災安全重點實驗室、精準智能化學重點實驗室等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加快推動合肥先進光源、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裝置、未來網絡實驗設施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目前,中國科大現有各級各類研究機構133個,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15個。為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以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中國科大持續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依托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科大硅谷,匯聚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打造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成立對標世界一流的科技商學院,以全新理念和模式培養復合型科技產業組織人才。
堅持“四個面向”,統籌開展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和興趣導向的自由探索,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近年來,中國科大堅持有組織科研與自由探索相結合,兩次問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逐步實現從“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向“該干什么”轉變。其中,主持或參與完成的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量子信息等領域重大創新成果,獲得黨的二十大報告“點贊”;牽頭或參與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光量子計算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多項工作入選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以量子科技發展為范式,引導有組織地建制化研究,催生一批重大戰略性、顛覆性技術,取得了“墨子號”“九章”“祖沖之號”等重大原創性成果,實現了中國量子科技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飛躍。在衡量基礎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數排名中,中國科大2022年度保持中國高校第2位、全球高校第5位。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塑造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的創新生態,支撐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中國科大是為“兩彈一星”事業而創立,是一所紅色大學,創校之初就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在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在中國科大任教或工作過的就有11位。近年來,中國科大通過舉辦中國科大與“兩彈一星”等系列事跡展覽、拍攝《永懷初心》等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系列微電影,激勵廣大師生接續光榮傳統、矢志科教報國、勇攀科學高峰。中國科大充分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學術規律,實施長周期柔性考核機制,以階段考核代替年度考核,以同行交流代替述職考評;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鼓勵青年人才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堅決“破四唯”“立新標”,為基礎研究人才松綁、減負、降壓,營造“科教報國、追求卓越”的創新沃土。
在全面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中國科大將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武裝頭腦,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部署,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中國科大力量。
全力推動老區高質量發展
■ 汪 冬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老區金寨考察,沿途發表系列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指示。金寨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在中央和省市的堅強領導下,經濟體量與發展質量同步提升,紅色傳承和綠色產業融合共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豐富,過去七年成為金寨發展史上成色最足、變化最大、群眾獲得感最濃的七年。
努力把永恒課題學習好、貫徹好。七年來,金寨縣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作為“永恒課題”,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深深注入金寨大地奮斗的底色,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七年間,金寨縣地區生產總值先后跨越百億和兩百億臺階,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近萬元增長,脫貧攻堅榮獲全國先進,鄉村振興爭創全國示范,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等59項國字號榮譽。下一步,金寨縣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始終如一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金寨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好、貫徹好,以實際行動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
努力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運用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金寨時強調:“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七年來,老區干群牢記殷殷囑托,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探索推進“紅苗工程”,組織編寫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使用的紅色教材,組建500余名“紅哥哥”“紅姐姐”隊伍,為中小學配備31名革命傳統教育副校長,開展“八個一”紅色教育活動,進一步提升革命傳統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下一步,金寨縣將繼續加大紅色文物、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力度,構建更加多元的紅色宣教隊伍,打造更加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探索更加有效的紅色教育方式,營造更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引領老區干部發揚特別忠誠、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推動老區發展中展現紅色基因新的時代光芒。
努力把鄉村振興銜接好、推進好。七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一路奔波,訪貧問苦,再三強調要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老區干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矢志脫貧、接續振興,將財政收入的八成以上投入到民生領域,累計新增學位1.3萬余個、床位1149個,建設搬遷安置點303個、美麗鄉村中心村197個,新修道路2800余公里,開通城鄉一體化公交95條,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下一步,金寨縣將以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為契機,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努力把特色產業做深做足,探索推進“鄉鎮黨校”“鄉鎮文聯”“鄉村春晚”等文化惠民工程,力爭在五大振興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努力把綠水青山保護好、轉化好。金寨縣是國家生態功能示范區,入選全國第五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金寨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拒絕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的項目,寧愿項目少上一些,也要守好老區的青山綠水。大灣村按照“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紅、綠、藍三色旅游,建成“大灣十里漂流”,成功打造3A級旅游景區。2022年大灣村共計接待游客35萬余人次,綜合收入超5000萬元。下一步,金寨縣將繼續堅定綠色振興思路,努力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好金山銀山,不斷拓展“兩山”轉化通道,努力讓老區綠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銀山的成色更足。
努力把對標融入落實好、深化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實現老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金寨縣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對口合作機遇,圍繞“四加十見效”目標要求,聚焦工業強市、開發區創新升級、“雙招雙引”決定性工程,加強與上海市青浦區的等高對接、對標融入,既學習青浦區在“兩化融合”、園區開發、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的有益經驗,同時在農產品推介、衛生康養合作和“兩院”“兩校”“兩館”等共建上做文章,加快把戰略“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努力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取得突破、見到實效。
春潮澎湃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金寨縣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更加自覺地扛起歷史責任,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全力推動老區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金寨,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老區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作者系中共六安市委常委、金寨縣委書記)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 李錦柱
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小崗村考察,并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作出“三個堅定不移”的重要指示,希望小崗村繼續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發揮示范作用,為小崗村和中國“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小崗村干群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不斷推動農村改革闖出新路子、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鄉村治理取得新成效,讓希望田野煥發出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從一聲驚雷到多點開花,農村改革與時俱進闖新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強調,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45年前,小崗村18枚紅手印按出一道改革驚雷,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大幕。小崗村圍繞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系這條主線,不斷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鞏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紅證書”給農民吃上了“定心丸”,推動了適度規模經營,全村流轉土地超七成。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壯大集體經濟,連續6年給村民分紅,累計金額達1400萬元。成立鄉村振興銀行,設立鄉村振興基金,試點發放“興農貸”“勸耕貸”,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不斷探索農村金融改革,有效破解了鄉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確權頒證的“紅本子”再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分紅利”,實現的是小崗人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從一花獨秀到三產融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強調,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小崗村心懷“國之大者”,扛起政治責任,堅持在做好以糧食安全為根本的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高質量發展。一產做優。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高標準農田治理實現“小田變大田”;通過“引水上崗”“引淮潤崗”等項目工程,不斷優化農業基礎設施;做給農民看,帶著群眾干,幫助百姓賺,持續釋放農業活力,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二產做強。以小崗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為載體,組建產業投融資公司,搶抓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契機,發揮小崗品牌優勢,招商引資、園區建設齊頭并進,盼盼食品等先后投產,凱盛農業等陸續落地,構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初現雛形。三產做旺。改革旅游管理體制,成立小崗旅游公司,突出特質稟賦和獨特資源,培育紅色旅游、休閑觀光、研學拓展、教育培訓、農村電商、金融等第三產業。小崗村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核心,農文旅、培訓教育、電商等為支撐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市場化格局。
從奔向小康到共同富裕,鄉村和美宜居宜業逐新夢。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優先方向。小崗村大力推進村民居住小區和配套設施建設,村民全部住進小區,小區硬化、綠化、亮化、水電氣網絡一應俱全。村集體為村民購買新農合、新農保、政策性農業保險等,每位村民每年直接獲益500多元。建立教育教學獎勵制度,每年發放獎補資金50余萬元。積極推進智慧醫療覆蓋,家庭醫生簽約達100%。加強敬老院建設,開展“老年助餐”等暖民心服務,提升養老保障水平。不斷完善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成立義務調解委員,逐步形成協商共治的社會治理模式。建設數字小崗平臺,實現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依法治村與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解決村民合理訴求相結合、與民主管理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持續提升推廣“美德銀行”,推進移風易俗,花小錢辦大事,用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小崗村構建了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消化矛盾、德治春風化雨、法治定分止爭的“三治”融合體系,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新征程新起點,小崗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總書記考察小崗殷殷囑托,時時把百姓裝在心里,切切把責任扛在肩上,加快建設創新小崗、美麗小崗、實力小崗、幸福小崗,走好黨建引領、創新驅動、產業帶動、治理聯動、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系中共鳳陽縣委常委、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