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滁州市境內的中新蘇滁高新區一、二期定向建設工業坊(標準化廠房),這里企業入駐率達100%。(資料圖片)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后的第一年。4月19日至22日,省委書記李錦斌,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率安徽省黨政代表團,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和關于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赴上海、浙江、江蘇開展學習考察和項目對接,全方位、全領域、全維度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黨的初創時期和大革命時期,江蘇是中國共產黨活動的重要區域;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滬蘇浙革命歷史悠久、紅色資源豐厚,處處都有生動鮮活的黨史教材。安徽省黨政代表團一路走一路學,從百年黨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學習考察中砥礪責任擔當,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增強實施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這次赴滬蘇浙學習考察是在喜迎建黨一百周年重大時刻開展的“踐初心”之行,是全面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的“講看齊”之行,是全面深化與滬蘇浙合作的“促一體”之行。
一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位于滬蘇浙交界處,是東風習習、水韻悠悠的江南古鎮。來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代表團一行饒有興致地參觀示范區制度創新展館。
一體化制度創新是這個示范區的核心使命。據介紹,示范區揭牌成立一年多來,堅持“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圍繞“8+1”重點領域,探索形成32項具有開創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李錦斌指出,要學習借鑒示范區規劃建設經驗尤其是制度創新成果,加快思想理念、制度規則、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對接。
打造“永不落幕的進博會”,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是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的“6天+365天”展示交易主平臺,共匯集來自70多個國家的2000多個品牌20000多種商品。
該中心作為進口商品集散地、國際貿易新平臺,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中的一項內容。李錦斌、王清憲對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采購商變貿易商的創新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要求搶抓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機遇,在深化合作中提升我省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進步。”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亞洲領先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商,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研發。代表團成員們表示,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以“數字江淮”建設為引領,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以長三角金融服務一體化為支點,目前聯盟城市29個,其中安徽9個;安徽有919家儲備庫入庫企業、1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先“大海撈針”,再“沙里淘金”,該基地已成為面向長三角、服務科創板的重要金融賦能平臺和上市服務平臺。李錦斌說,這個基地是上市公司的孵化器、科技創新的助推器,要全面接受基地賦能,推動更多安徽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
這是一塊創造奇跡的土地: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許多“全國第一”如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等都誕生于此……這就是上海浦東。
安徽與浦東有著不解之緣。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開發皖江,強化自身,呼應浦東,迎接輻射”的戰略決策。在氣勢恢弘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主題展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足以說明安徽與浦東的“緣分”。1995年6月,安徽投資興建的裕安大廈正式竣工,這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第一座“省籍”高層建筑。回顧這段往事,上海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感慨,安徽人最早看好浦東、響應浦東。
取上海真經,謀安徽發展。代表團一行對30年浦東巨變贊不絕口,表示要認真學習浦東經驗,緊密聯系安徽實際,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走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服務中心大廳,李錦斌詳細詢問:“‘一業一證’改革進展如何?”“‘一網通辦’運行效率怎么樣?”“設立找茬窗口主要是什么考慮?”……他強調,要主動對標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皖事通辦”平臺功能,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共同推動各類要素在長三角暢通流動。
二
東海之濱,天風浩蕩。碼頭上停泊著遠洋貨輪,港區內龍門吊林立、集裝箱如山。來到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我省黨政代表團實地考察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強港有關情況。2020年,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72億噸,連續12年保持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2872萬標準箱,穩居全球港口第三。大家由衷地稱贊:這不愧為我國進出口貿易和對外開放的硬核力量。
聽說省港航集團與寧波舟山港合作取得顯著成效,李錦斌高興地說,體制一搞活效益就提高,未來合作前景廣闊,要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更好推動江海聯運、鐵海聯運、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是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人才培養新機制于一體的創新研究機構。“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關鍵要靠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李錦斌、王清憲對該所建立“全球通”人才引進機制、“事業通”高能級創新平臺、“心氣通”政策文化環境等做法給予高度評價,表示要借鑒這些寶貴經驗,深入實施新時代江淮英才計劃,精心做好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等工作,加快形成“天下英才匯江淮”的生動局面。
均勝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2004年,是一家從事汽車安全產品、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技術、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等產業的跨國企業。17年來,該集團通過持續創新發展和多次海外并購,實現了技術轉型升級、產業國際化和資本平臺突破三大飛躍。代表團成員興致勃勃地參觀一款款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詢問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市場拓展等情況,希望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來這里,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到這里,讓創業變得簡單,讓企業不再孤單;在這里,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位于杭州市未來科技城的夢想小鎮,從昔日的天下糧倉變成今天的創業良倉,致力于打造世界級互聯網創新創業高地。6年多來,夢想小鎮累計集聚2500多個創業項目、21000多名創業人才,創業孵化成功率達35.3%。
臉臉科技的“超級屏店”、希瑪諾光電的在線水質快速監測系統、纖納光電科技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美視眾樂的影視文化作品……代表團一行漫步創業大街,穿行夢想長廊,實地考察小鎮規劃建設和“雙創”運行模式及孵化企業等情況。
聽說杭州市余杭區與合肥市包河區共同打造合杭夢想小鎮,2020年8月建成運營產業創新中心,已入駐快手、喜馬拉雅等12家企業,發展勢頭很好,李錦斌十分高興。他要求復制推廣夢想小鎮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創新特色小鎮建設模式,努力打造更多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鎮。
三
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囑托,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新篇章,取得的重大成果令人欽佩,創造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江蘇省溧陽市以“生態創新”為支點,撬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呈現“處處綠水青山,家家金山銀山,人人壽比南山”的喜人景象。來到溧陽生態創新展示館,安徽省黨政代表團一行考察該市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系統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價值轉化路徑的創造性實踐。
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與我省廣德、郎溪接壤,是建設蘇皖合作示范區的首倡者。2018年11月,《蘇皖合作示范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蘇皖合作示范區成為全國首個以縣為單位、以生態為底色的跨省合作區。
兩年多來,創新合作體制機制、產業協作共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共享……一項項務實舉措,推動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漸入佳境。李錦斌指出,要復制推廣溧陽經驗,以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產業綠色化和綠色產業化,為“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關村在北京市外設立的第一個科技產業園區。來到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知企業在高壓、超高壓地下輸電裝備的制造和工程施工方面創造了多項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李錦斌稱贊說,你們以特能吃苦、技高一籌、自我加壓的“特高壓精神”,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大國重器”,很了不起,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走進上汽大通房車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團成員看房車產品、問運營模式、談合作空間,希望企業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東風,前瞻布局安徽大市場,不斷延伸產業鏈,加快培育房車旅游新業態。
隨著《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發布,橫跨蘇皖兩省的南京都市圈進入新的實質性發展階段。來到南京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代表團一行考察毗鄰地區跨界合作發展規劃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從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規劃到南京北站的站城一體化設計,我省有關方面與南京有關方面深入交換意見。李錦斌指出,要以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為契機,主動承接南京輻射,全面深化對接合作,加快打造跨界協同、產城融合的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
冒雨來到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油坊橋樞紐施工現場,李錦斌駐足察看南京市綜合交通布局規劃展板,仔細詢問省際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情況。聽說南京與我省之間在建和已建重要通道有12條,他高興地說,一體化發展,交通要先行,要加快省際鐵路、公路、軌道交通建設,推動都市圈協同發展,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
四
風從海上來,潮涌長三角。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安徽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堅持在上海龍頭帶動下,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已從“全面參與”邁向“深度融合”,特別是以“五個區塊鏈接”為戰略牽引,與滬蘇浙精準對接、等高對接、全域對接,取得了一批豐碩的合作成果。近三年來,滬蘇浙來皖投資新建億元以上項目超6000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近2萬億元。
“一地六縣”合作區先導建設從謀劃走向深化。我省做好戰略規劃、協同規劃、核心區規劃,為四方合作打下基礎。蘇皖合作示范區作為先導建設工程正在全面推進,溧陽、郎溪、廣德三地建立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簽署《產業發展合作協議》,共同組建產業合作發展公司。白茅嶺農場與宣城市全面合作加快推進,我省投資1.8億元的滬皖大道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農場通過租賃方式提供部分土地用于支持郎溪開發區、廣德開發區建設。
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復制“青吳嘉”示范區創新經驗,打造跨行政區協同發展的產城融合新城區。滁州與南京毗鄰地區,基本建成寧滁城際滁州段一期,形成與南京的30分鐘交通圈;江北新區與來安縣、南譙區和浦口區分別成立南京揚子寧安開發投資公司、南浦合作開發公司。馬鞍山博望區與江寧區成立聯合招商小組共同招商,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個,總投資105億元。
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提檔升級。我省首批推進18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建設,一批產業、基建類項目啟動,其中宿州張江蕭縣產業合作園區依托上海張江品牌已經簽約73家企業,總投資119億元。
城區對口合作全面展開。淮北市相山區等4個城區分別與嘉定區江橋鎮、松江區石湖蕩鎮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合肥廬陽區、蕪湖鏡湖區、馬鞍山雨山區等正在與黃浦區、普陀區相關街道、鎮政府謀劃合作事宜。
城市結對共建有序推進。我省9個市與滬蘇浙13個城市(地市級區)簽訂了18個戰略合作協議。
同時,我省把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作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用好國家24條支持政策,制定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以園中園、投資合作等模式深化與滬蘇浙園區共建,加快建設“6+2+N”承接平臺。2020年,集聚區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到位資金分別增長15.9%、11%。
合作方興未艾,對接正當其時。此次學習考察期間,安徽又與滬蘇浙分別召開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并舉行多場簽約儀式。從各級政府到企業高校再到產業園區,多層次合作全方位推進;從基礎設施到生態民生再到制度對接,多領域合作立體式深化。據統計,各層面共達成50多個合作事項。
自由貿易試驗區合作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平臺。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關于深化長三角一體化合作工作備忘錄》,要求充分發揮兩地自由貿易試驗區特別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帶動示范作用,支持兩地建立制度創新合作機制,共同打造制度創新高地。《關于支持浙江自貿試驗區寧波片區、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開展戰略合作的協議》提出,這兩個片區將在聯動開展制度創新合作、共筑產業協作平臺、江海聯運物流合作、跨境貿易一體化建設、合作共建蕪湖綜保區、金融領域創新合作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都市圈、城市間、毗鄰區都是親密合作的好伙伴。按照“統籌謀劃、密切協同、相互支持”的原則,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就共同建立《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省際協調機制,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政府與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要成為徐州都市圈核心支撐、長三角北翼新增長極、全國跨省城市間合作典范。溧陽市人民政府、郎溪縣人民政府、廣德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高質量推進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協議》,希望加快打造省域交界合作創新先行區、長三角地區生態經濟示范區、休閑宜居之地和生態旅游目的地。
“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好戲連臺”中,安徽作為“新晉主角”,唱響“拿手好戲”,必將贏得更大舞臺。
五
如何把學習思路轉化為發展出路?如何把合作事項從“紙面上”落實到“項目上”?
4月24日,安徽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學習考察總結交流會在合肥召開。8位省級領導同志和32名廳級干部逐一發言,暢談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今后發展的工作打算、合作項目的推進計劃。
經過多年艱苦奮斗,安徽發展已經取得顯著成績。但與滬蘇浙相比,安徽差距依然不小。正如我省一位領導同志感慨:“看自己進步不小、比別人差距不小、到實地觸動不小。”
李錦斌指出,滬蘇浙樹立世界第一的高標準、登高望遠的大格局,給我們以強烈的思想震撼;滬蘇浙搶占引領未來的高站位、風生水起的大創新,給我們以強烈的力量震撼;滬蘇浙賦能優勢長板的高水平、氣勢磅礴的大手筆,給我們以強烈的發展震撼;滬蘇浙永葆改革氣質的高境界、突飛猛進的大勢頭,給我們以強烈的心靈震撼;滬蘇浙砥礪實干擔當的高素質、日新月異的大環境,給我們以強烈的精神震撼。
強烈的震撼帶來深刻的啟示。滬蘇浙有今天的發展局面,是解放思想、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堅定實干的結果。等高對接滬蘇浙,就要學習滬蘇浙的新觀念、新做法、新政策、新體制、新制度。
對照先進,奮起直追。李錦斌提出,要破除思想上的因循守舊,打通思想“中梗阻”、觀念“無形墻”,爭做創造一流的搏擊者;破除工作上的小進即滿,眼睛朝著前方,拉升發展標桿,爭做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者;破除能力上的本領恐慌,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爭做善作善成的佼佼者;破除章法上的簡單粗放,學習滬蘇浙的科學方法、有效打法、管用辦法,爭做匠心獨運的踐行者;破除作風上的假大虛浮,大力弘揚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爭做腳踏實地的實干者。
學習考察,是一次心靈上的修行,不能只激動不觸動;是一次實踐上的修煉,不能只心動不行動。當前,要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堅定不移學黨史、抓整改、正作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堅決扛起“三大使命”,全力做好“七項重點工作”,全面落實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及安徽行動計劃,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確保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省上下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主動加強與國家及滬蘇浙有關部門溝通銜接,謀劃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加快推動“五個區塊鏈接”系統成局,啟動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鏈接,抓好蘇皖合作示范區、合寧都市圈協作、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等重點合作事項有序落地,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本網記者 吳林紅)